国货美妆的竞争,正在从「成分内卷」步入「文化博弈」的新阶段。在市场价值之外,如何为商业注入文化底色,积淀长期资产,成为了品牌在新阶段的核心命题。
2025 年 8 月,柳丝木用一场名为「东方非遗 茶色无界」的联名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品牌携手国家级白族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段银开,正式推出非遗茶染联名企划及限定礼盒。
对于柳丝木来说,这次联名不仅仅是美妆与非遗文化的深入共创,更是品牌在十周年之际,对于品牌定位——「守护生命力之美」的实践与诠释。
这一战略布局,也为同行提供了一条可鉴之路:在「非遗联名」已成为国货营销标准动作的当下,品牌如何将非遗价值创造性地转化为品牌价值?这种价值又将如何支撑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01 柳丝木×非遗茶染:「茶色无界」的具象表达
近年来,非遗 IP 成为国货品牌营销中的热门元素。诸如花西子以苗族银饰打造高定彩妆,霸王茶姬与多地非遗合作推出特色周边等,都是将传统美学融入现代产品的案例。
但品牌星球注意到,在千篇一律的营销案例中,不少品牌仍在「讲述」非遗,却未能让非遗「讲述」品牌。
一个普遍现象是,同一项非遗技艺常被多个品牌使用,却难以形成差异化。究其原因,若合作仅停留在元素嫁接或视觉呈现,而未与品牌内核深度呼应,便只会成为一个易被剥离的「外壳」,无法真正沉淀为品牌资产。
而在柳丝木与非遗茶染的合作中,我们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是,品牌不仅完整呈现了茶染的故事,更是通过茶染的哲学,讲出了品牌自己的故事与哲学。
在众多非遗项目中,为什么柳丝木选择了茶染?
非遗茶染,是利用茶叶所含天然色素为织物上色的传统技艺。在品牌 TVC 中,国家级传承人段银开将织物浸入黑茶熬制的染液中,凭借水的流动自然上色,再经反复洗涤,终现茶色浸润的纹理。
.
.
而茶染所使用的黑茶,正与柳丝木核心黑茶卸妆系列的原料同源。这一共性成为品牌与非遗之间的文化锚点,奠定了联名的统一性。
但这仅仅是联名的起点,真正的深度融合,需将非遗所承载的审美理念、哲学思考,与产品功能主张及品牌价值观有机结合,从而建立「品牌-文化-消费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联结。
因此,柳丝木从茶染技艺中提炼出「茶色无界」的主题,实现了对非遗的理解与内化:
在「茶」这一原料上,柳丝木关注的不仅是材料同源,更是「茶色」所象征的美学理念。正如茶染织物经洗涤后才得纯净本色,黑茶卸妆油也强调「还原肌肤本色」——二者共同指向洗尽铅华后净澈、自然、本真的美。
如果说「茶色」体现的是产品功能与非遗技艺的共通,那么「无界」则上升至哲学层面的契合。
「无界」既指柳丝木黑茶卸妆油「水油无界、干湿无界」的产品特性,也呼应茶染中模糊边界、自然随机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看,它更意味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无界融合,以及品牌与用户的无界沟通。
至此,柳丝木与非遗茶染的联名,已完成从文化借势到价值内化的跨越——它不仅是营销事件,更是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表达。
02 从「产品」到「文化」,让非遗与品牌共生
当国货品牌遇上非遗文化,往往追求的是文化价值层面的突破与站位。
因此,跳脱出联名的创意本身,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柳丝木在借助「茶染」,塑造怎样的品牌形象?答案或许是:一个具有人文温度的「守护者」。
在成分与功效主导的美妆市场中,柳丝木通过本次联名,为其核心成分「黑茶」叠加了一层文化底色。没有刻意强调原料技术和功效的科学性,而是转向黑茶在非遗技艺中的千年智慧,使品牌跳出严谨理性的框架,多了人文叙事的温度。
这种「文化背书」的叠加,让产品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一款护肤品,更是一种文化价值的认同。
在这样的实践下,品牌角色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一个追求商业利益的美妆实体,而是主动承担起传承与推广非遗文化的社会责任,以「文化伙伴」的姿态走进公众视野。
因此,柳丝木在联名 TVC 中隐去自身曝光,而将镜头聚焦于段银开与茶染技艺,真实记录这项非遗的工艺流程,从而实现对文化的守护与传承。
这种「弱化商业、突出文化」的做法,跳出了「借非遗营销」的思维,真正践行了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对非遗最好的传承,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而是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让年轻人看见它的魅力,让技艺在当代生活中「活」起来。
而这份「守护」,最终又回归到品牌「守护生命力之美」的理念上。柳丝木所守护的「生命力」,既有肌肤的健康活力,通过产品帮助消费者维持肌肤本色;也有文化的生生不息,通过联名让茶染技艺被更多人看见、关注。
二者相互支撑,让「守护生命力之美」的理念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成为可感知、可体验的品牌温度。
03 十年柳丝木,开启全场景护肤新篇
当一个品牌迎来十周年,这往往被视作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它不仅意味着品牌已基本完成从「0-1」的市场破局与「1-10」的商业成长,更核心的命题在于:下一阶段,如何将过去十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与市场成果,转化为支撑长期发展的可持续路径。
因此在我们看来,柳丝木此次与非遗茶染的联名合作,绝非一次孤立的营销动作。其深层意义在于,品牌借十周年这一重要节点,以文化共创为载体,重塑品牌价值观。
在过去十年里,柳丝木已经凭借强大的产品力站稳脚跟:据国际权威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认证,柳丝木已荣获国货隔离霜全国销量第一,2024 年更实现 15 亿 GMV 的佳绩——这标志着品牌已完成「0-1」的突破,建立起坚实的「产品认同」。
但对品牌而言,产品认同只是发展的起点,唯有建立起对品牌身份与核心价值的深度认同,才能形成更稳固的消费者联结,为长期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今年,我们也看到了柳丝木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2025 年,品牌正式官宣升级为「全场景肌肤护理品牌」,并获得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颁发的「全场景肌肤护理品牌开创者」认证。
这一升级背后,是品牌从「单品突破」思维向「生态化布局」的转型:不再局限于某一款产品解决某一个问题,而是围绕消费者「从早到晚、自内而外」的肌肤护理需求,构建覆盖日常防晒、日常清洁、基础护理、基础彩妆四大品类的产品矩阵,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护理体验。
而「守护生命力之美」,正是支撑这一转型的内核。
它既是对产品功能的概括,即所有产品都围绕「守护肌肤鲜活生命力」展开;更是对品牌价值的升华,柳丝木希望通过全场景的护理方案,让「美」回归日常,唤醒消费者对「多元美好生命力」的感知。
此次与非遗茶染的联名,正是这一理念的具象化实践:通过文化与产品的结合,让消费者感受到「美」不仅是肌肤的洁净,更是文化传承的温度,是生活中可触及的生动力量。
从「单品爆款」到「全场景生态」,从「产品认同」到「价值认同」,十周年的柳丝木正在构建更立体的品牌形象——它不再只是一个卖产品、卖成分、卖功效的品牌,而是一个能为消费者提供「美与文化」双重价值的伙伴。
04 品牌星球观点
柳丝木×非遗茶染的成功合作,在于其找到了「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平衡点:既通过非遗联名获得了声量与销量的双重增长,又通过深度的文化融合沉淀了品牌资产,实现了「名利双收」。
对于当下的国货美妆行业而言,这一案例更提供了重要的破局思路:当「成分内卷」难以形成差异化,「文化博弈」将成为新的竞争赛道。
但真正的竞争壁垒,不在于「用了哪个非遗IP」,而在于「如何让非遗与品牌共生」:
能否找到与品牌内核契合的文化锚点?
能否将文化理念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产品体验?
能否让文化成为品牌价值观的一部分?
这种「文化价值的不可复制性」,正是国货品牌从「爆红」走向「长红」的关键。柳丝木的实践证明,当品牌不再把文化当作营销工具,而是作为价值内核,就能在竞争中构建起独特的护城河。
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柳丝木已展现出从「产品驱动」到「价值驱动」的清晰路径。我们期待,未来它能在「守护生命力之美」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为国货美妆行业提供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发展样本。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