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会“呼吸”的绿色建筑
长飞光纤产业大楼的设计本身就蕴含着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长飞公司的核心产品——光纤。大楼外表安装了可自动调节的三层立面智能幕墙系统,能够根据日照强度实时调整百叶角度,就像建筑的“呼吸系统”,自动调节建筑内部的光线和热量,有效减少空调负荷。
建筑师的巧思还体现在雨水回收系统上。通过屋顶的收集装置,每年可回收利用雨水超过2000吨,这些“天水”被用于灌溉大楼的花园和景观绿化。从地面广场到空中花园,整栋建筑的立体绿化网络让钢筋水泥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精细运营:让每一度电都物尽其用
绿色建筑的潜能,需要通过精密的运营管理来释放。2024年,万物梁行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发布《零废弃办公实施与评价指南》,并启动“零废弃办公”试点。长飞光纤产业大楼作为全国十大入选项目之一,于同年9月开启了这场运营创新的序幕。
在客户大力支持下,万物梁行武汉区域COE专家及项目物业团队对空调暖通、泛光照明和通风系统等设备设施进行反复调试,设置了能源运行优化方案,在降低能源费用方面成效斐然:2024年用电量同比2023年减少44.41万度。
在空调系统优化方面,物业团队通过实时监测主机负载,在负载低于60%时关闭冗余主机及相关泵组、冷却塔,每小时节电高达650Kwh;依据空间使用特性划分高低区,工作日19:00后及周末关闭高区空调,周末单日节电约2700Kwh;无人区域温度上调至28℃,平衡冷热效应并降低风柜运行频率。
照明系统的改造同样亮点纷呈。无人办公区域仅保留公共区域走廊部分及卫生间照明用于日常巡更,正常办公区域照明由BA智控根据室外光照度控制灯具的照度始终保持300~400Lux,当人员离开后,灯光会在20分钟内悄然熄灭。车库采用“潮汐式”照明策略,高峰期全亮,非高峰时段及夜间按需降低车道亮度(50%→25%),在保障安全与体验的同时,最大化杜绝“无效亮灯”的能源浪费。
“让每一度电都物尽其用”,这是长飞光纤物业团队精细化运营的最佳注脚。
绿色文化:从“强制”到“习惯”的蜕变
绿色运营的深化,离不开行为习惯的重塑。万物梁行物业团队成立环保小组,完成零废弃作业指导书1.0的编写,并邀请R立方专家到项目现场指导。大楼随处可见的零废弃措施,在不经意的细节里创造出大大的环保价值。
源头减量: 楼内工位设置个人桌面垃圾桶,减轻地面清洁工作量的同时从源头减少垃圾混投。
精准分类: 楼层茶水间设置清晰的“干垃圾”“湿垃圾”分类箱及“旧电池回收桶”;负一层专设生活垃圾房与厨余垃圾房。
循环替代: 办公用纸推行双面打印,废纸再利用为草稿本;业主及物业报销系统全面实现无纸化。
意识引导: 会议室不提供一次性水杯,倡导自带水杯;大堂咖啡吧推行“自带杯优惠”,以经济杠杆鼓励环保行动;卫生间普及烘手机,大幅减少擦手纸消耗。
仅试点启动一个月,大楼内便成功回收塑料0.06吨、废纸0.1吨、厨余垃圾16.1吨及其他垃圾50.9吨,绿色行动力可见一斑。
创意活动:让低碳可持续又有趣
真正的可持续需要多方参与。为了让更多的员工参与进来,万物梁行物业团队策划了各类低碳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丢沙包游戏、低碳环保知识问答、以书换“蔬”公益活动等。对于员工捐出的书籍,物业团队联系周边社区进行了公益性捐赠,让低碳和公益的正能量流动起来。
今年,多才多艺的物业团队自导自演,拍摄了《“零废弃”的一天》小视频,演示员工从踏入办公楼的一刻起,穿梭在打印间、茶水间、办公室、会客厅、设备间、食堂、地下车库等多个空间,从打印间的双面用纸到食堂的光盘行动,镜头记录下物业与业主的共同实践,生动展示零废弃的办公生活方式,引发员工强烈共鸣与好评。“让环保变得有趣,让大家有获得感”, 正是团队持续创新的动力。
安全筑基:低碳服务的无限可能
在打造绿色办公环境的同时,万物梁行从未忽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8月10日,物业团队特邀武汉市红十字会开展急救培训,50名物业员工全员通过CPR及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技能考核,为这座绿色楼宇再添一份安心。这一行动背后,是对“建筑生命体”的真正理解:节能降耗关乎建筑的“健康”,而人的安全才是所有价值的终点。
长飞光纤产业大楼近2年的实践证明,物业服务不仅是能耗的“节流阀”,更能依托技术创新与文化浸润,成为低碳实践的积极“开源者”。这里每一度电的精准节约,每一次垃圾的准确分类,都是对绿色未来的郑重投票。长飞光纤产业大楼,正以其全方位的“碳”寻实践,为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着可借鉴、可复制的“最优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