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南昌理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组建一支“IT启航,数‘码’赋能乡村服务队”前往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鹤城镇排上村开展以“数‘码’赋能乡村,科技筑梦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将专业知识融入乡土脉络,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动能”。
1、科技赋能文旅,数字焕新资溪
为推动资溪县旅游产业焕发新活力,我院师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与当地文旅部门展开深度合作,共同研发了一款专属文旅服务“酥旅漫谈”专属小程序,以吃住行一体化攻略功能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该小程序涵盖景点导览、美食推荐、住宿预订、交通查询等模块,解决了传统旅游中信息零散、攻略繁琐、规划盲目的痛点,让游客一键掌握全方位旅游信息,提升旅行舒适度。同时,小程序助力资溪重塑文旅品牌形象,以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展现其现代化与人性化,推动当地旅游产业智慧化转型,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2、嵌智精测农况,数‘码’助农著篇
学院师生秉持学以致用的理念,充分依托嵌入式专业的技术积淀,成功研制出“大棚智能环境监测单片机”,为农业生产装上“智慧大脑”,为排上村的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团队结合农棚监测需求,以传感器与嵌入式方案构建自动化系统,具备精准数据采集(温度、湿度等)和智能决策功能,可自动生成调控建议。针对农棚复杂环境优化设计后,其在高低温、干湿环境中均能稳定运行,确保数据可靠。农户通过终端随时查看温湿度等数据掌握作物生长,无需频繁手动检查;减少专人监测投入,降低人力成本。更推动排上村农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助力农业高效、科学、可持续发展。
3、码绘乡村路网,图链青山游程
实践团队敏锐洞察到资溪乡村文旅发展中导航服务的短板,潜心研发出“二维码路标乡村离线地图系统”,为山区乡村旅游开辟了一条智能化的信息通道。
该系统融合离线地图与二维码技术,针对山区信号不稳采用离线模式保服务,以二维码为载体便于数据获取。学子们用PS技术精细化处理地理数据,核对道路走向、标注岔路与景观,梳理景点信息并配实景图,集成于二维码矩阵,每个二维码对应特定路段或节点,如微型信息库。游客扫描路边二维码,无需网络即可获取离线地图,实现定位及道路连通情况查询,同时获取景点介绍与传说,行走间深悉当地文化。此系统彻底解决山区导航“信号弱、定位偏”问题,让游客安心探索,既提升资溪乡村旅游服务品质,又为文旅资源传播搭建高效平台,助力产业焕发新活力。
4、化身“数字管家”,搭建数字桥梁
为积极推动乡村数字化进程,助力弥合城乡差距,我院师生团队主动深入鹤城镇排上村,化身为村民们贴心的“数字管家”,用专业技术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他们走访村民,摸清电脑使用难题:系统故障、运行迟缓、操作生疏等。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提供全方位维修服务,从系统修复、病毒查杀到硬件升级、故障排查,让“罢工”或“迟钝”的电脑恢复高效运转。
维修之余,师生们更注重“授人以渔”,开展数字技能培训,用通俗语言讲解电脑基础、软件操作及信息获取等知识,手把手教学答疑,助力村民跨越数字鸿沟、提升素养。此外,团队结合村情搭建数字化平台,整合农产品信息、便民服务、政策通知等内容,村民通过电脑或手机即可便捷查询使用,为乡村生活生产带来便利。我院师生以技术担当,既解村民数字燃眉之急,更激活排上村数字化潜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助其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活力。
当代码离开实验室的温床,在乡野泥土中生根发芽;当键盘的敲击声与蛙鸣蝉唱交织成曲——这场以技术为名的奔赴,已然超越社会实践的范畴,成为一场双向重塑的旅程。在暑期“三下乡”实践的热潮中,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的学子们带着专业所学,踏上了赋能乡村振兴的征程,用行动诠释着青春的价值。他们用专业技术为资溪文旅插上智慧翅膀,为排上村架起数字桥梁,不仅让乡村感受到科技赋能的力量,更以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青年能在基层沃土中找准定位、施展才华。这场实践,既是学子们以青春为笔、以实干为墨书写的助农答卷,字里行间满是技术赋能的温度与乡村振兴的热忱;更是他们在田野间扎根奉献、在实践中锤炼本领的成长课堂,每一次代码调试、每一回技能传授,都化作滋养能力的养分,让青春在服务基层中收获沉甸甸的成长。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