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梁 赵方雨)为深化数智创新赋能电力行业的认知,探索西南地区能源转型与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数智融川峡,电脉连万家”实践队于7月20日至24日赴四川成都、宜宾两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走访科研机构、企业基地、历史场馆等,搭建理论学习与行业实践的桥梁,为培养兼具技术视野与人文情怀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数智创新驱动行业变革领域,实践队先后深入四川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西南基地及宜宾±800kV复龙换流站开展调研。在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队员们实地考察宽频测量实验室,深入了解AI算法在跨区域电力调度优化、清洁能源消纳率提升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在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西南基地,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及变压器声纹智能分析系统等核心产品,全面展现了数智化技术从平台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赋能成果。
作为国家电网在运时间最长的特高压换流站,复龙换流站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累计向华东地区输送清洁电能超4000亿千瓦时,每年可替代标准煤约1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000万吨,成为“绿色能源”与“数智赋能”深度融合的典范。
在精神传承与价值引领层面,实践队深刻感悟到电力行业与文化领域的奉献精神。复龙换流站建设初期,300余名建设者在长江沿岸荒滩上搭建临时板房,以“蚂蚁搬家”式的毅力完成80吨级换流阀模块精准就位。
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展示的梁思成团队用算盘计算古建筑数据、科研人员在空袭警报中守护学术火种的史实,进一步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传承脉络。
数智创新是“硬实力”,奉献精神是“软实力”,新时代电气学子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既聚焦数智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又传承奉献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将论文写在祖国能源建设一线,为构建清洁、安全、智慧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青春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