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打在亚都社区雅韵舞蹈队领舞阿姨的油纸伞尖上,她一个凝神定格,伞面流转的光华仿佛凝住了整个南湖的烟雨。台下,一位年轻观众赞叹:“这群‘奶奶’美得让我自愧不如……” 8月19日下午,“乐享银龄 艺动嘉兴”嘉兴市首届社区乐龄文化艺术节第二场展演活动举行。这里没有暮气沉沉的“夕阳红”,只有永不褪色的艺术生命力在肆意奔涌、惊艳“破圈”。
舞台:是竞技场,更是灵魂发光地
帷幕拉开,南湖社区朵兰蒙古舞队的登场便带着一股草原的烈风。阿姨们的臂膀舒展如雄鹰掠过长空,舞步铿锵似万马踏过原野。《永远的赞歌》的旋律中,她们眼神坚毅,动作充满原始的力量感与磅礴的美学。那份酣畅淋漓的豪情,瞬间点燃了全场。“这力量感,这精气神!哪像退休生活,分明是生命在巅峰状态!”台下一位观众忍不住向同伴低呼。星光观察团施秀娟老师的点评透着专业与赞赏:“肌肉控制力、情感投入度,以及对民族风情的精准把握,绝对是专业级水准的呈现!”
当长纤塘社区越剧社的丝竹声响起,舞台又切换成江南水乡的婉约频道。原创剧目《禾城越韵》绝非老调重弹。演员们身着融入禾城元素的改良戏服,唱腔里既有江南水乡的百年韵味,又巧妙地嵌入了马家浜陶纹的质朴、子城砖瓦的厚重。一句念白,一个眼神,都在讲述独属于嘉兴的传奇。“太新颖了!把家门口的故事唱得这么美,听得我汗毛都立起来了!”一位老戏迷激动地拍红了手掌。观察团赵思莹感慨:“这是传统戏曲在社区土壤里结出的新果,有根有魂,生机勃勃。”
压轴的古典舞《流光》,则将东方美学的意境推至高潮。亚都社区的舞者们手持油纸伞,每一个转身、每一次开合都精准如榫卯相接。她们用身体作画,在舞台上绘出江南雨季的氤氲、时光流转的静谧。当最后一把伞在定点光中缓缓收拢,仿佛将千年风雅尽收伞骨,全场寂静数秒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份专注和优雅,是岁月最好的沉淀,是真正的‘资深艺术家’风范!”观察团邹晓老师动情评价。
舞台上的光芒万丈,离不开台下如潮的互动与共鸣。创新的“星光观察团+现场扫码”投票机制,让专业评审与大众审美同台共振。每轮表演结束,大屏幕上的二维码瞬间成为焦点,观众们纷纷举起手机,手指翻飞,“暴富的小手”热情地为心仪节目打Call。观察团成员们专业、细致的即时点评,更成为观众理解节目深意的钥匙。
落幕与回响:艺术不老,生命长青
“今天没有‘老年人’,只有‘资深艺术家’!”主持人黄晨开场这句宣言,早已超越了暖场台词,成为整场活动最有力的注脚。它代表的是一场深刻的“称谓革命”和身份认同的重塑。当皱纹不再被视为衰败的印记,而是阅历与智慧的“钢印”;当社区舞台不再是简单的自娱自乐,而是展现专业水准、创新精神和生命激情的“发光地”——“资深艺术家”的称谓便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当《流光》的最后一缕光影隐去,掌声久久不息。这不仅是对精湛技艺的喝彩,更是对这群勇敢打破年龄桎梏、用艺术重新定义人生下半场的“资深艺术家”们最深的致敬。他们的舞步踏碎了偏见,歌声唱响了自信,琴韵奏出了生命的宽度。
“乐享银龄 艺动嘉兴”,这场社区舞台上的盛宴远未落幕。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嘉兴乐龄群体日益丰盈的精神世界和昂扬的生命状态;它是一颗火种,点燃了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更是一声宣告:艺术不老,生命长青,只要心怀热爱,每个人都可以是舞台上永不褪色的“资深艺术家”,在社区这片沃土上,持续书写属于自己的、光芒万丈的人生篇章。正如那旋转的油纸伞收拢的刹那,并非结束,而是将满场光华,内化为照亮前路的力量。
▽
本次活动由嘉兴市老年大学、嘉兴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嘉兴大学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指导,由社区文化网、直行文化传播(嘉兴)有限公司承办,由新嘉街道栅堰社区、城南街道百妙社区、城南街道文博社区、东栅街道双溪社区、长水街道长水社区、塘汇街道新禾社区、城南街道新月社区协办,由古井贡酒、嘉兴牙博士口腔提供支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