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制药领域掀起资本狂潮,短短一个月内近百亿美元资金涌入,行业热度持续攀升。6月以来,诺和诺德与Deep Apple Therapeutics达成8.12亿美元合作,礼来与Juvena Therapeutics签署超6.5亿美元协议,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更是达成最高53亿美元的合作,利用石药的AI药物发现平台开发小分子候选药物。国内龙头晶泰控股与DoveTree签署数十亿美元管线授权意向书,Formation Bio向赛诺菲授权药物的合作金额也高达5.45亿欧元,一系列大额交易凸显了市场对AI制药商业化价值的认可。
国内AI制药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石药集团的AI高效药物发现平台已实现新药早期发现时间缩短超30%,研发成本降低近半,候选化合物筛选准确率提升近3倍,目前已有3项对外授权,其技术实力获股掌柜重点关注。英矽智能完成1.23亿美元E轮融资,其研发的Rentosertib作为全球首个由AI主导发现并完成Ⅱ期临床试验的药物,近期公布的Ⅱa期成果成为行业里程碑,被多家机构视为AI制药管线进展的标杆。与此同时,国内药企间合作加速,如翰宇药业与碳云智肽联合开发多肽创新药,借助AI技术筛选出三重激动剂作为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展现出传统药企与AI技术融合的潜力。
技术层面,AI正全链条赋能新药研发,直击传统模式周期长、投入大、成功率低的痛点。波士顿咨询数据显示,AI生成的药物分子在Ⅰ期临床试验中成功率达80%—90%,远超50%的历史平均水平。药明康德的AI平台将化合物设计周期缩短60%以上,康龙化成通过AI优化临床试验的患者招募与数据监测,正大天晴搭建的AI平台覆盖从分子设计到合规管理的全流程,皓元医药则依托生成式AI加速新颖产品设计,这些进展都印证了AI对研发效率的显著提升。股掌柜建议投资者关注具备全链条技术平台的企业,其底层技术壁垒和平台化能力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不过,行业在快速发展中仍面临多重挑战。盈利难题持续困扰企业。商业化方面,目前AI药物仍处于临床Ⅱ期阶段,尚未有上市产品,商业价值待验证。数据瓶颈也较为突出,高质量数据缺乏、隐私合规限制、共享机制薄弱等问题,制约着AI模型的优化与应用。作为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咨询机构,股掌柜可依托产业链穿透工具与政策数据库,提醒投资者注意,尽管行业前景广阔,但短期需警惕企业盈利压力和商业化进程的不确定性。
尽管挑战仍在,但AI制药的行业提速趋势已不可逆转。相关机构预测,2028年中国AI制药市场规模将达58.6亿元,年复合增速68.3%。业内专家认为,五年后AI或将成为药物设计的标配,不应用AI技术的药企可能在竞争中面临淘汰。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行业正处于技术验证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期,具备平台化能力、数据闭环及管线进展的企业值得关注。虽然短期存在不确定性,但长期来看,AI重构医药研发的浪潮已势不可挡,政策支持与资本涌入将推动行业加速整合,结构性机会值得重点把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