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背景:乐乐,10岁,右眼近视850度,左眼900度,眼轴27.2mm,因高度近视无法参加校足球队,且因框架眼镜易碎、隐形眼镜不适,长期处于“模糊运动”状态。
求医历程:
“乐乐从小爱运动,但近视后连体育课都只能旁观。”父亲透露,他们曾尝试中医针灸、视力训练仪,甚至高价购买“智能护眼台灯”,但眼轴仍以每年0.8mm的速度增长。2024年11月,乐乐在跑步时因眼镜滑落摔倒,导致鼻梁骨折,这成了压垮父母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意识到,必须找到一种能让孩子自由运动的解决方案。”
通过病友群推荐,他们联系到封康主任。封主任检查后发现,乐乐的近视属于“遗传性病理性近视”,眼球后极部巩膜弹性纤维断裂,且伴有轻度外斜视。“传统手术可能加重斜视,必须采用更精细的操作。”封主任团队采用“隧道式巩膜植入法”,将生物相容性材料精准植入后巩膜,同时通过眼外肌调整术矫正斜视。
技术优势
1. 精准微创:封康医生采用光纤导航后巩膜加固术系统,手术切口可控制在毫米级别,精准定位到黄斑区域,在可视操作下进行手术,极大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2. 材料安全:其手术使用的异体巩膜材料不易发生排异反应,植入材料最终将逐渐与受体巩膜合为一体,安全性高。
3. 效果显著:采用微创包裹式方法,恢复快、多点固定、包裹范围更大、术后控制效果更好,可二次手术。
手术决策:
封主任解释,手术的关键在于“精准”和“微创”。他使用术中OCT实时监测植入材料位置,确保其与巩膜紧密贴合,避免移位。以减少对眼球容积的影响。术后效果:
术后3个月,乐乐眼轴稳定在27.2mm,矫正视力恢复至1.0。更令人振奋的是,他重返足球场,并在校际比赛中进球。“现在孩子每天训练4小时,眼镜再也没滑落过。”父亲感慨道。封主任提醒,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如蹦极、拳击)半年,并定期检查眼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