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岚山区中楼镇的橡胶园区灯火通明,自动化流水线不倦运转。与这座山东省最大的橡胶配件加工基地一起不眠不休的,还有不远处的中楼派出所。107家企业、65个村居的外围监控尽数接入派出所指挥中枢,大屏幕上日夜跳动的画面,织成一张守护企业平安的“电子天网”。
与此同时,60公里外的日照高新区,科技园区的灯火与数据流一同跃动。9151家企业的脉搏,被高新区公安分局织就的“数字枫桥”稳稳守护。政务微信化作指尖桥梁,AI民警在线应答,126N平台融通治理——一张无形的“安民护企”天网悄然张开。这份“管家式”护航,已成为护航“瞪羚”与“专精特新”腾飞的“高新样板”,获评省级优秀实践。
从168.5公里的蔚蓝海岸到机声隆隆的产业腹地,法治正成为日照发展的坚实基底,以“硬举措”涵养营商“软环境”,“近悦远来”的崭新图景在这里悄然绘就。
护企——顶层设计筑牢“法治堤坝”
“以前遇到法律难题,得专门跑县城咨询,如今检察官定期来园区‘坐班’,方便多了!”在莒县某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常某的肺腑之言道出了众多企业主的心声。检察联络点的设立,在这里正深刻改变着企业寻求法律服务的模式。
在不远处的某化工企业车间,检察官杨秀凤的“法治体检”揪出合同关键漏洞,当场开出风险提示单。面对面倾听企业心声,“零距离”解决实际困难,自检察联络点运行以来,莒县已开展“法治体检”50余次,消除各类风险点34个。检察力量下沉一线,让企业法律风险止于未发。
而在更广阔的涉企执法领域,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正在发生。日照司法行政部门主动将复议阵地前移,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开展“复议上门,精准指导”活动。在市场监管部门的会议室里,一线执法人员正为恶意投诉举报的认定难题眉头紧锁。司法局干部摊开材料:“建议建立投诉举报异常名录共享机制,让恶意投诉无处遁形。”今年以来,这样的上门指导已覆盖10余家执法部门20余次,从源头上预防行政争议,让企业免受无谓纷争的侵扰。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日照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各政法机关想方设法出实招、千方百计护发展——
市委政法委出台《全市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市中级人民法院启动“服务两民·2025”拖欠企业账款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市人民检察院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工作,市公安局开展全市防范打击侵犯商业秘密和招标投标领域犯罪专项行动,市司法局出台《关于深化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
一项项行动,一条条举措,都映照着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日照市政法系统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程序护航营商环境,让各类经营主体在这里发展得更省心、舒心、放心。
办案——“融冰化冻”提升案件质效
说起到法院打官司的经历,诸城某橡塑原料制品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竖起了大拇指:“5天就拿回来了20万元货款。”
李某向日照某橡塑制品公司供应原材料,对方却迟迟不支付20万元尾款,李某便将该公司诉至法院。
立案审查时,法官发现李某不在日照,便向其发送了财产保全告知书。根据保全提示,李某第一时间提交了保全申请,法院据此查控冻结了被告公司银行账户。最终,案件还未进入审理环节便彻底化解。李某也将一面印有“办案神速 为民解忧”的锦旗寄到了岚山区法院保全中心表示感谢。
办案要有“加速度”,更要有满意度。
三年前,老牌名企东升地毯集团深陷23.6亿元债务泥潭,生产停滞。如今走进车间,机器轰鸣震耳欲聋,订单排到了明年。
这场绝境重生,源于一次破冰式的府院联动。日照中院裁定8家关联公司合并重整后,推动市政府牵头成立专班——政府严控风险、法院主导程序、管理人操盘实务。当发现企业深陷错综复杂的“担保圈”枷锁时,法官创新提出“现金收购金融债权+10%买断担保权”方案,成功协调投资人注资7.8亿元。这一举措最终盘活5.8亿元资产,1300名职工的社保欠缴难题迎刃而解。
什么是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被依法平等地对待,是申请执行人高效拿到执行款,是濒临破产企业重组之后的再出发,也是让每一位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障……
今年以来,日照市政法单位牢固树立“案案关乎营商环境”的理念,全面提升涉企案件办理效能——
全面推广“一站式”速裁办案模式,高效办理破坏市场秩序犯罪案件257件,追缴违法所得1463万元。
深化立审执一体化改革,开展“融冰化冻”服务“两民”专项行动,上半年为企业执结拖欠账款1488件5.9亿元,帮助155家企业修复信用。
在全省率先出台《困境企业风险预警工作指引》,发挥全省首家市级资金查控中心作用,提升企业经营风险防控水平。
服务——模式升级激活“发展春水”
“立案到拿判决只用了7天!”货车司机王某在东港区道交法庭难掩激动。这背后是法院与交警、保险共建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打通数据壁垒后,道交纠纷平均处理周期缩短至20天。五家医院试点保险直赔,住院费由保险公司直接结算,解了燃眉之急。
服务半径持续向深蓝拓展。在市政务服务大厅“捷境专窗”,一位外籍工程师接过“五星卡”感叹:“签证从2天缩至1天,靠港就能办!”这项便利源自出入境部门在港口的专窗前移。在“无证明城市”体系支撑下,1031个部门实现在线调用15类公安证照,企业办事材料精简70%,轻装前行成为常态。
重大项目工地上,法治服务同样跑出“加速度”。潍宿高铁项目指挥部内,司法局专班人员正会同属地政府、职能部门召开协调会。“补偿方案涉及百余户村民,稍有差池就可能引发群体矛盾。”工作人员逐条分析风险点,探讨最优方案。这种“早期介入、联动研判”的模式,已护航董梁高速等数个重点项目平稳落地。
当法治力量从终端处置向源头治理迁移,日照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成为营商暖洋的生动注脚。这里,法治化不仅是定分止争的标尺,更是涵养万物的春水;不仅是约束行为的边界,更是激发活力的沃土。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正以法治为笔,以民心为墨,在黄海之滨挥毫书写着时代新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