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上午,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顺义区中德大厦举行。北京市顺义区商务局局长杨蓬勃、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副理事长、欧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理事会理事长潘锋、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周晓燕、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卡塔林·希洛普(Catalin Sirop)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杨蓬勃介绍,顺义区作为首都重点平原新城,当前正在聚焦国际化类海外,重点建设临空经济先行区和产城融合国际新城,推动构建“5+4”产业体系、集中打造四大重点产业功能区、着力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此次博览会在顺义区举办,将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顺义区与欧洲政商界交流合作,为拓展中德产业园朋友圈搭建重要桥梁;有利于拉动区内餐饮、住宿、交通等综合消费,促进大众消费;有利于顺义区相关企业和产品扩大国际影响力,打造顺义名片。
周晓燕表示,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深耕国际投资与经贸合作领域多年,始终致力于搭建多双边经贸合作桥梁。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地理标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既是国内消费升级的机遇,也是我们落实商务部促消费政策的重要抓手。商务部近年来推出的“消费提振年”“三品”战略等系列政策,为地理标志产品对接市场需求指明了方向,而我们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努力通过地标博览会落实这些政策,把更多更好的地标产品推介给消费者,推动国内外地标产品与中国消费市场对接满足日益增长且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潘锋指出,今年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四周年。在此背景下,为贯彻中央战略部署,本届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应运而生,本届博览会是前三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的延续,更名为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本届博览会选址北京顺义,依托其区位优势,携手主宾国罗马尼亚,打造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通互认、互学互鉴平台,将国家顶层设计转化为地方发展、服务人民福祉实践。 从产业带动和文化传承视角出发,地理标志保护与展会举办通过满足高质量消费的新需求,构建了一个“消费拉动、产业提升、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体系。依托《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优质农产品实现了双向互通互认,正推动中国与欧洲的地域产业振兴与互利共赢。这一以地标为纽带的“区域共荣国际合作模式”,已在全球范围地落地生根,焕发出蓬勃生机,为各国乡村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卡塔林·希洛普表示,罗马尼亚作为欧盟成员国,致力于根据互惠、透明、开放和公平原则、也就是贸易去政治化的原则,进一步发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贸关系。根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罗马尼亚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位居进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仅次于日本。考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罗马尼亚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占有最大贸易逆差,根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中罗双边商品贸易额为92.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7.79亿美元,进口额为85亿美元,卡塔林坚信,像2025年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这样的活动,能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一个绝佳的平台,发现高品质且富有特色的罗马尼亚农产品,并且带来积极的影响,促进更多罗马尼亚产品出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将于9月19日至21日在顺义区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由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主办,顺义区人民政府、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重点支持,由罗马尼亚担任主宾国,以“地理标志引领高质量消费”为主题,将设主宾国罗马尼亚馆、中欧地标馆、国家馆、省份馆等展馆。同期举办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开幕式、中欧地理标志法律制度和品牌研讨会、罗马尼亚等国家馆及中国省份和特色馆开馆仪式等系列活动。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是促进中外地理标志产品交易、技术交流、信息互通、文化交融和投资促进的国际性平台,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地理标志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地理标志行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周亚群)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