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绝境,不过是黎明前的最后一段夜路
扛过去,你扛起的不仅是自己的明天
更可能是身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的明天
第一部分 转瞬即逝的光环
2014年,大学未毕业的杨雷雨就进入了链家实习,因表现优异当月便成功转正,更在从租赁转买卖的第四天就卖了一套房!
入行初期的杨雷雨
但光环并不常闪耀,在它熄灭的那一刻,他等来的是八个月不开单的暗淡。尽管他每天拼命打电话、带看,但始终没有等来一单业绩。晚上下班骑电瓶车回家的半小时,成了最煎熬的时刻,脑袋里全是要不要离职。但是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那句“早上好”又比谁都还喊得响亮。
最考验人的一次,一位“客户”看房异常积极,业主却一直联系不上。最拼的时候,杨雷雨可以一小时打一次电话,就这样持续了半个多月。后来终于联系上,业主却一次次涨价,始终不肯露面。看到杨雷雨如此尽心,那位“客户”忍不住最后摊牌了:“小杨,对不住,我是担保公司的,就想要这个业主的电话。你把他电话给我,我给你五千块辛苦费。”
这五千块,对当时需要花钱租房、吃饭、还电瓶车贷手头紧巴巴的杨雷雨,诱惑巨大。但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那天,憋屈到极点的他给店经理发信息:“不干了!”当时的区域总监立马从总部赶回来,第一句话是:“受委屈了!”总监也没遇到过这种事,不知道怎么安慰,但他说了一句让杨雷雨记到现在的话:“有没有见过三月份的市场,没经历过三月,就不算真正干过这行!”就是这句话,让杨雷雨咬紧牙关留了下来。
第二部分 责任驱动下的快速成长
而命运的转机,也在他最绝望的时候悄然降临。2015年,成都链家与伊诚地产合并,房源像开闸的洪水涌来。憋着一股劲的杨雷雨,单月业绩竟干到了七、八万!这在当时房价普遍六七十万的环境里,是非常亮眼的成绩。
不过,杨雷雨从经纪人晋升到店经理的过程却充满戏剧性。区域调整,老店经理调走,新模式下的商圈经理告诉他:“你是店里最老的,业务最强,店经理应该是你来做!”杨雷雨信了,随即便把自己的客户、房源全部分给了组员。干了一个月,才知道他的职级并未变成店经理的M职级。原来公司新规,必须达到A3职级才能晋升。杨雷雨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一个月,硬是从A2冲上了A3,成为店经理开始真正带组。
店经理时期的杨雷雨和团队合照
在他带组的那5个月,小组业绩月月能破10万,最高一个月业绩接近15万!凭借这个成绩,杨雷雨不仅成为精英社成员,还获得了进入人民大会堂的荣誉门票。同年12月,他晋升为商圈经理。
商圈经理时期杨雷雨带团队伙伴获得的荣誉
对于晋升,杨雷雨一直都觉得应该不断进步向前冲,他觉得“带的人越多,干的业绩肯定也更多”。接手原店第一个月,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业绩只有惨淡的2万!除了他换成了商圈经理,其他什么也没变。“为啥带组行,带店就不行?”
春节回来后,杨雷雨开始着力扩大团队规模,团队也迅速从11人增长到27人。但后面因为业绩上不去,团队人数到2016年底只剩下了13人。杨雷雨很受挫,想不通为什么留不住人。直到后来他才发现一个致命的错误,“我总想把别人复制成自己,但管理却应该是识人所长”。杨雷雨开始根据团队的特点,组建“作战小组”,分工协作,果不其然这套模式迅速凝聚了团队,业绩随之攀升,最终冲进了大区前三。
商圈经理时期杨雷雨和团队合照
业务刚有起色,新挑战接踵而至。公司全力开拓新房市场,但主战场却在青白江、都江堰等远郊。“我连青白江在哪都不知道。”杨雷雨坦言。但困难没让他退缩,他当即便带着店里两位店经理和全组的12人,转战新房。没经验?他们就扮成客户去踩盘,偷偷录音,回来反复研究青白江规划、卖点,硬是摸索出一套打法。没车?店经理带头买车,组员纷纷跟上,用车轮碾平障碍。就这样,他们在青白江、都江堰甚至广汉打开了局面,每个聚焦的新盘成交都在10套以上!新房业绩一度占到大区新房业绩的一半!
第三部分 因地制宜的创新打法
2019年,杨雷雨晋升为大丰区总监。这个区在全成都71个大区里排名68,倒数后五的排名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第一次参加晨会,就有商圈经理就问他:“总监,你啥时候走?”杨雷雨没说话,后来他每天拉着这些商圈经理吃饭交心,大家也开始从陌生怀疑到熟悉信任。第28天,商圈经理终于说:“总监,你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信任,在一次次的坦诚的交流中一点点建立起来。
总监时期杨雷雨和团队合照
刚稳住阵脚,更大的挑战却来了。2021年,成都出台二手房指导价政策。杨雷雨当时所在的城北大部,95%受指导价影响的楼盘全在他的辖区!客户首付不够,解约潮爆发。最夸张的一个月,他被投诉了27次,几乎全是贷款、解约问题。整个大区只有一家银行支行勉强接单,还得让客户业主签承诺书。一个月签单量暴跌到二三十单,团队人心惶惶,人才大面积流失。
杨雷雨说,当时七个商圈经理找到他,纷纷提出要离职。杨雷雨看着这群一起扛过来的兄弟,心里堵得慌。市场停摆,劝人留下的话都显得苍白。他只说了句:“咱再扛半年!我陪你们一起扛!”
这半年,是至暗时刻,却也是淬炼真金的熔炉。他和商圈经理们逼着自己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当市场终于松动回暖,憋屈太久的能量瞬间爆发!到了2022年,杨雷雨和团队不仅在9月提前完成年度目标,新房单量更是冲上大部第一!整个大区业绩从接手时的城北大部倒数第三,一路逆袭到正数第二,各种奖项也是拿到手软。曾经迷茫的团队,蜕变成了一把真正的“尖刀”。
大丰区获得公司奖励
第四部分 成人才是达己
回头看这十年,那些起起落落,都成了虎禅最难忘的经历。他拿下的成绩也实实在在:2023年,大丰区成了成都链家第一个店均人数突破20人的大区;2024年,又是第一个突破25人的大区;另外,他还带出了成都链家仅有的三个400人规模大区之一,培养了20多位商圈经理和3位大区总监,让更多的人也有了向上走的机会。
“衡量一个管理者能力的标准,不在于他个人完成了多少业绩,而在于他能成就多少人。”这是杨雷雨对这一路经历的最深感悟。
大丰区获得公司奖励
在他看来,这份带人成长的成就感,比什么都带劲。看着曾经收入不高的商圈经理,现在能稳定拿不错的收入,脸上有光;看着普通经纪人的收入一点点涨起来,日子更有盼头;看着一张张青涩的新面孔,在自己的托举下,一步步成长为能扛起一片天的商圈经理,甚至总监。那份“成就他人”的满足感,远比自己获得成功更让他热血沸腾。
大丰区获得公司奖励
十年光阴流转,当年那个月薪微薄、为电瓶车贷发愁、深夜骑行在回家路上想放弃的毛头小伙,如今已成为带领数百人团队的总监。或许当他某天驾车驶过成都灯火璀璨的夜晚,后视镜里映出的,不仅是流光溢彩的城市,还有很多年轻的脸庞,带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这一路,杨雷雨也越来越明白,当好管理者就是要把肩膀借给伙伴们站稳,把信任炼成铠甲,把“一起扛”的承诺,变成照亮黎明的那束光。只要伙伴们还愿意相信他,愿意跟上向前的步伐,他就会继续带着这支队伍,扛下去,去征服下一座高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