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21:35左右,广东韶关浈江林语足球场,球友刘宇忠利用球场配备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成功挽救倒地球友,争取到宝贵的“黄金四分钟”。
当晚,48岁球友正赤膊在候补席休息,突然失去意识,向后瘫倒。队友察觉不对劲,试图拍打唤醒患者,唤不应后,立马大声呼喊众人帮忙。
▲患者在候补席失去意识
闻声,球友刘宇忠见势不对,抓起安装在球场边的AED,冲刺到候补席。“没反应!没呼吸!”他放下AED,当即跪在地上,手掌叠扣按压患者胸口进行心肺复苏。
▲刘宇忠取AED跑来
几十次按压后,他指导球友接替按压,自己快速撕开电极片,按机器指示贴在患者胸廓,“正在分析心律……”随后AED提示“建议电击”,他确定无人接触患者后,果断按下电击按钮。
▲众球友紧急抢救画面
放电结束,AED提示“继续按压”。心肺复苏片刻后,患者原本涣散的眼神逐渐聚焦,喉咙里发出微弱声音。大概5分钟后,患者自主坐起,10分钟后,120救护车抵达现场,将转危为安的患者送往医院。
球场AED二度救生,“无声战友”配合默契
据说,这台AED设备自2024年12月安装以来,已是第二次成功挽救生命,创下“一机两救”的优秀战绩。
“听到呼救就像条件反射,这台AED就像我的战友。”刘宇忠抚摸着设备外壳,回想起3个月前的经历。
第一次救人事件发生在今年4月18日,一名中年男子在比赛中突发心脏骤停,刘宇忠抱着AED奔来,一次电击成功恢复其心律。
▲4月18日救人事件画面
这台“无声战友”来自深圳企业安保医疗,开盖即开机,机身附有电极片张贴指示、CPR指导,从心率分析到充电完成仅需5秒。
它作为一批医疗物资,由东莞爱心企业家罗良斌携安保医疗,捐赠至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6台AED分别被安置在林语足球场、武江科创园等人员密集区域,成为守护公众安全的“隐形卫士”。
▲东莞爱心企业家罗良斌捐赠画面
“救命神器”已成城市标配,三方共同守护生命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运动馆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安保医疗急救培训导师培训画面
自AED捐赠以来,林语足球场管理员便积极投身急救培训中,并制定详尽的心脏骤停应急预案。培训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由持有AHA和ERC国际双证的专业急救培训导师全程指导,球友刘宇忠正是在此次培训中,熟练掌握了AED急救技能。
▲刘宇忠与救人AED合影
从企业家的善举,到球友扎实的急救基础,再到设备的可靠,这是让意外变成可能的关键三环!应急救护工作开展得越到位,社会的“生命安全网”才能越牢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