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6年人造板制品新国标实施在即,E1级板材将全面退市,千亿级无醛板材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面对长期困扰行业的甲醛污染难题,四川农业大学“醛无踪影”科研团队历时四年攻关,成功研发出兼具环保性与经济性的高性能大豆蛋白胶黏剂,为家居产业绿色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直击行业痛点:概念包装难掩甲醛隐患
团队调研发现,四川作为全国五大家具产业集群地之一,多数板材企业仍在使用持续释放甲醛的脲醛胶或含苯系物的高价MDI胶。市面热销的“康纯板”“爱芯板”,本质仍是含醛胶黏剂制成的纤维板与刨花板。
技术破局:三大创新攻克行业难题
面对传统大豆蛋白胶黏剂耐水性差、强度低、易霉变三大缺陷,团队依托林业工程省级实践平台,创新研发三大核心技术:
1.通过埃洛石纳米管修饰技术,使载体内腔管径提升45%,比表面积增加128%,为功能剂高效负载筑牢物理基础;
2.运用纳米限域负载与界面协同增强技术,构建致密三维交联网络,胶合强度较未改性前提升79.71%;
3.采用多功能协同增效技术,同步实现力学性能、防霉性及阻燃性突破。
专家展望:技术驱动行业减排
团队指导专家指出,该技术不仅解决甲醛释放难题,更通过生物基材料替代石化胶黏剂,联动上下游构建绿色产业链。随着新国标落地,项目有望真正实现“醛无踪影,健康同行”的使命愿景。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