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2025年7月21日至27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洽川星火铸·德润禾浪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入乡村、企业、文化场馆和非遗工坊,探寻“明德”文化历史源流,调研产业发展,助力文化传承,在火热实践中展现青春担当。
博物馆里溯“明德” 青铜重器载厚德
7月22日,实践队走进合阳历史文化博物馆,系统探寻“明德文化”的发展脉络。馆藏的青铜重器以其厚重的历史感深深吸引了队员们,这些文物是“厚德载物”精神的生动载体。队员们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深刻感受到文物蕴含的“守礼向善、万物和融”理念与“明德”核心价值的一脉相承。此次活动显著增强了队员们对“明德”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深化了对这一核心价值理念的理解。
访企观“绿”悟转型 学子立志担使命
7月23日,实践队深入秦晋集团,实地调研当地企业在党的思想引领下的绿色发展实践。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指引下,秦晋集团展现出前瞻视野,坚定从传统资源开发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其转型深深植根于合阳“明德”沃土。队员们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要将爱国情怀与敬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展现青年担当。
诗经故里觅雅韵 巧手匠心传非遗
7月24日,实践队前往洽川镇处女泉,感受作为《诗经》重要发源地的文化魅力。队员们漫步湿地栈道,聆听讲解,直观感受“关关雎鸠”的古典意境与先民生活图景。随后,在合阳文化馆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花馍制作。指尖翻飞间,普通面团被赋予生命,队员们不仅体会到手工技艺的精妙,更感受到其中承载的民俗文化与美好生活寄托。此次活动让队员们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
乡村治理探新路 葫芦方寸刻乾坤
7月25日,实践队赴合阳县白灵村开展乡村调研,并探访南义社区非遗项目。在白灵村,队员们通过村干部介绍,详细了解了该村在特色产业发展、“积分制”人居环境治理、村民议事会推动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随后,队员们聚焦当地特色葫芦雕刻技艺。在南义村手工作坊,形态各异、雕刻精美的葫芦作品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灵动与生命力。此行让队员们见证了乡村发展活力,也感受到非遗技艺的传承力量。
红色热土砺初心 榜样力量催奋进
7月26日,实践队前往东马村参观调研。该村以红色文化为引擎,强化党建引领,建成系列文化展馆与革命广场,凝聚振兴力量。在“红色东马展示馆”,队员们了解到这是“时代楷模”张富清战斗过的地方,近距离接触历史实物,加深了对革命历史的认识。随后,在初心公园的“初心故事”雕塑前,队员们聆听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守信仰、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深切体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红色教育为队员们注入了强大的奋进力量。
此次合阳之行,实践队员们通过沉浸式学习调研,深刻感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明德”精神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实地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在红色教育基地,队员们汲取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了爱国情怀。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行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学习和成长的动力,努力提升本领,积极传播合阳文化,自觉担当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地方发展的时代责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指导老师:康娜 图文:陈春邑 种殷祯政 蔡思雨)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