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教育,而实行教育的基础在于教师。因此,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与政治素养,直接关系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初中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并打造高效课堂,2025年7月26日,由南和区教育局主办、南和区教师发展中心承办的暑期初中政治教师全员培训在幸福小学举行,本次培训共有59名教师积极参训。
上午,来自南和区实验中学的王建设老师与大家一起参与思想政治新课标的探讨。王建设,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王老师一开场就强调作为思政老师要给学生讲政治方向的正确道理,那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嘱咐在座的老师要铭记在心里。王老师说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知行合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教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王老师认为课标改变的关键是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既突出了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贡献,又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征。它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保持衔接,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的一致一体化设计。它们之间相互交融,不可相互替代,但各有侧重。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就是坚实核心素养的导向。王老师讲到七年级以体验、感知为主;八年级以分析、应用为主;九年级以创造、担当为主;七年级内容是要适应新环境,夯实基础素养;八年级内容是深化法治认知,促进自我成长。七年级重“适应”,八年级强“认知”,九年级促“行动”,它们之间形成了螺旋上升目标链。
王老师认为,一切学情分析工具都要服务教学目标,需围绕“知识理解”“价值认同”“行为践行” 三个维度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关联、渗透、互补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道德规范、法治精神、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以及提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在实践的体验感悟中发展核心素养。王老师分享的内容丰富,视角独特,在座的学员对思想政治有了深刻地认识。
下午,是来自南和区第二中学白艳敏老师与大家进行分享的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教材》,白老师深刻感受到2025年秋季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变化是对新课标的精准践行,她从三个方面对新教材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新教材变化情况与分析:1,新版教材同样分为四个单元,但内容更加细化,通过目录结构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新教材在内容安排更加合理,逻辑更加清晰,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要求。2,新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主题,内容聚焦且有综合性,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开展主题学习。单元重要内容与核心观点的深化和拓展,侧重对学科理论、核心观点、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3,各单元的调整使得法治教育内容在八年级上册教材中更加集中和系统,强化了法治教育的连贯性。
其次,教学理念与措施策略;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将课堂重心放在学生的主动探究上,让学生从“知道”转向“认同”再到“践行”。整合跨学科既能顺应新教材对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又能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具实效性、吸引力,真正实现“教知识、育品德、促行动”的目标。
最后,总结与展望;新教材的修订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也为思政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形式更加新颖,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新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政治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学好这门学科,对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及国家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作为思政老师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培训的平台,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切实提升思政老师的技能水平及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通讯员 郝 彬)
责任编辑:kj015
7月26日,南和区教育局2025年初中历史地理专题培训活动如期进行今天上午邀请的是梁瑞鼎老师,梁老师,邢台市南和区第二中学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南和区教坛新秀,...
肿瘤防治是全球医学领域的重大课题一、肿瘤防治,中医价值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李久泉主任认为,中医智慧在肿瘤防治中具有独特价值;中医在肿瘤防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