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青岛海骊墨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骊墨熵”)落成揭牌仪式暨与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胶州少海汇智能家居产业园隆重举行。
这标志着海骊新材料依托复旦核心技术,成功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落地+生态场景”的产、学、研、用融合体系,打通新材料领域“一代基础材料、一代器件装备、一代生态场景”全链条突破性进展。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院长张珣,少海汇创始合伙人刘斥,少海汇创始合伙人、少海汇总经理廉景进,少海汇合伙人、执行总经理武彦雷,海骊墨熵创始股东、复旦大学郭浩教授等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核心技术突破,解决行业痛点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战略目标驱动下,新材料产业迎来重大机遇。传统电热材料长期受困于金属资源消耗大、能效低、发热不均等难题,而新兴石墨烯材料则面临高温寿命短、应用范围窄、成本高等瓶颈。
海骊墨熵的成立,正是瞄准这一核心痛点。其承载的核心技术——碳陶瓷二维电热技术,源于复旦大学郭浩教授团队的原始创新。该技术通过多元复合改性碳基材料,大幅提升导电性能;在分子层面原始创新的高性能树脂,可有效阻隔碳材料氧化,且高温(可达400℃)稳定不分解,从而确保该材料可以在高温工作条件下,长寿命稳定运行。碳陶瓷电热材料以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的能源转化率、更灵活的集成应用生态场景,正在打开电热技术的新想象空间!
海骊墨熵已掌握材料核心技术及大规模量产的产业化能力,在行业具备领先3年以上的优势。
强大产业基地赋能,产学研深度融合
作为少海汇重点打造的产业转型高地,海骊新材料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化产业协同,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本次落成揭牌海骊新材料智能生产基地总建筑面积超 7600㎡,全自动浆料生产设备、高精度柔性印刷系统,自主研发设计,碳陶瓷膜材年产量达15万平方米。
该基地的落成,是“高校+实验室+产业基地”一体化研发体系构建完成的标志性成果,为后续技术持续迭代和产品快速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化战略合作,共绘发展蓝图
仪式上,海骊墨熵与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联合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与输送、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科研资金配套支持、校友资源整合利用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在致辞中表示,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以“复旦研发,青岛转化”为宗旨,此次合作是复旦大学发挥科研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双方的合作,将加速碳陶瓷电热技术的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少海汇创始合伙人刘斥则强调,此次合作将深度赋能新材料产业生态构建,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实体经济领域落地生根的关键一步。
多领域应用落地,市场前景广阔
依托复旦科研实力与少海汇产业资源,海骊墨熵正加速产品转化与市场拓展,新一代碳陶瓷电热材料的价值,在于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解决实际痛点的方案,打造新的智慧家电与居住、数字化工业、智能出行等热场生态体系。
在低空经济领域,无人机除冰组件成功通过风冰洞测试,有望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交通出行领域,为汽车定制座椅加热垫,融合远红外理疗功能,6分钟速热;3C产品领域,碳陶瓷空调压缩机伴热带、电暖器加热体等产品,以低能耗、静音运行与快速升温特性,替代传统高耗能方案;泛家居领域,在除雾浴室镜、智能马桶、电热地毯等产品上应用,以二维发热技术实现整面均匀加热与超长寿命,重塑健康家居体验;工业应用等其它领域,油气管道伴热膜,相较传统金属电阻丝伴热带节能高达50%以上,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此次揭牌与签约仪式的成功举行,是海骊墨熵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的生动实践。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通过海骊墨熵与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的紧密协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科研创新与产业应用端的优势,加速推动碳陶瓷二维电热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迭代升级,引领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为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贡献重要力量,让我们携手,以每一度精准可控的热能,度量人类文明的进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
我国是近视大国,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一些近视人群会通过近视手术来摆脱戴镜的困扰,目前近视手术主要分为两大类:角膜激光矫正手术和ICL眼内晶体植入手术角膜激光矫正...
7月24日,青岛海骊墨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骊墨熵”)落成揭牌仪式暨与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胶州少海汇智能家居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