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彭博社发布博文,报道称美国科技巨头Meta(META.US)Platforms以约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球最大眼镜制造商EssilorLuxottica SA近3%股权,表明其在智能穿戴领域正加速布局。
豪赌AI智能眼镜
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这笔交易的市值约为30亿欧元(约合252.46亿元人民币)。分析认为,如果这项投资属实,将表明Meta正在加码押注快速增长的智能眼镜市场。
过去几年,两家公司一直在合作研发AI驱动的智能眼镜,并推出了“Ray-Ban(雷朋)Meta系列”智能眼镜。上月,双方推出了全新眼镜产品系列Oakley Meta,主要面向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
扎克伯格表示,智能眼镜是公司AI战略的重要一环。先前,Meta的应用程序和服务都依赖于其他公司制造的智能手机,而智能眼镜则为Meta提供了自主研发硬件、掌握分发渠道的机会。
未来这项合作也使Meta能够获取更深入的制造技术和全球分销网络,为智能眼镜走向大众市场打下基础。此外,另有消息称Meta公司正考虑进一步投资,未来几年内将持股比例增加到5%,但不排除未来变动的可能性。
苹果智能眼镜专利曝光
无独有偶,美国专利局近期刚公布了苹果(AAPL.US)公司的一项专利申请,此项专利聚焦于一种高度模块化、兼具舒适性与智能特性的硬件架构,其适用范围涵盖智能眼镜等头戴式电子设备。
值得关注的是,苹果公司在该专利中提出了一项独特设计——可更换隐藏于智能眼镜臂内的电池,这一设计能有效为用户延长设备的续航时间。
苹果在专利背景部分提到,智能眼镜的应用场景极为丰富多样,从躺在床上观看电影,到山地骑行、户外徒步等户外活动,几乎覆盖了生活中的各类场景与活动。
如今,在这种旺盛的势头之下,“百镜大战”愈演愈烈,包括互联网大厂、智能硬件厂商乃至传统眼镜企业都竞相入局AI眼镜领域。5月21日,谷歌宣布和XREAL共同开发新一代AR眼镜Project Aura;6月26日,小米推出首款AI眼镜竞争……逐渐白热化。
而这火热的背后追究原因,从技术逻辑看,AI大模型与增强现实(AR)技术的深度融合,彻底重构了智能眼镜的交互方式。尤其,随着GPT-4o等各大模型实现端侧部署,AI眼镜的交互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让AI眼镜从“工具属性”迈向“智能助手属性”,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核心入口。
微美全息推动跨界生态与场景深耕
公开资料显示,全息AR第一股微美全息(WIMI.US),近年来通过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与生态合作,重点聚焦云计算、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深度学习和AI技术等,不断推动AI智能眼镜在跨界生态合作与行业场景应用中取得显著进展。
此外,面对市场新挑战,产业界正积极寻求破局之道,微美全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采用双芯片架构优化功耗与续航,优先布局AR显示功能,以及AI引擎支持多模态交互(视觉、语音、触觉),进一步优化了实时环境感知与动态画面分析能力,不断在智能眼镜产业链中扮演着既是底层技术的赋能者,也是产业生态的组织者的角色。
结语
另一方面,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市场智能眼镜(含AR设备)销量为43.4万台,同比增长36.5%。该机构乐观预计,2025年销量将突破100万台,同比大幅增长约130%。目前来看,这些行业实践正逐步验证智能眼镜作为生产力工具的价值,,智能眼镜赛道正静待新一轮的爆发。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