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突然发现左眼最近好像被蒙了一层黑纱,看东西很是模糊,会不会瞎!"36岁的程序员小李神色凝重地走进厦门眼科中心眼底病科诊室。
接诊的康克明副主任医师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情景:小李的左眼视力仅剩0.25,眼底检查显示视网膜布满出血点,黄斑区严重水肿——这是典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表现。
"甜蜜杀手"悄然来袭
"我五年前就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但一直没当回事。"小李懊悔地说。作为IT从业者,他每天靠可乐"续命",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直到左眼近期"黑屏",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康医生指着检查图像解释:"你看,这些像蜘蛛网一样的出血点,还有这里肿得像小鼓包的黄斑区,都是长期高血糖在'啃食'你的视网膜。"
针对小李病情,康克明主任迅速为其启动了应急预案:第一阶段,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抑制血管渗漏减轻水肿;第二阶段,实施精准视网膜激光治疗,减少视网膜需氧量,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控制病情发展; 第三阶段,联合外院内分泌科为小李量身定制控糖方案。
经过一个月的系统治疗,小李的左眼视力逐步提升到0.6。复查时,他激动地说:"现在看电脑代码又清晰了!早知道就该听医生的话定期检查眼底。"
康医生指着治疗前后的对比图说:"你看,这些出血点就像被'打扫'过一样,黄斑水肿也消退了。但还是要提醒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场持久战。"
有了这次经历,小李也下定决心,往后要控制饮食规律服药,定期到眼科检查,再也不敢对糖尿病马虎大意了。
“糖网”早期没症状,晚期可致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数据显示,每3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糖网”患者,而平均3名“糖网”患者中又会有1人面临失明的风险。
“‘糖网’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患者难以察觉。发展至中晚期,当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有黑影遮挡等症状时,说明糖尿病已经‘侵蚀’眼睛了。” 康克明主任表示,“糖网”到了病变晚期,患者往往会发生血管破裂出血或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此时手术虽然能挽救一部分视力,但对情况严重者效果不理想;如果发展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此时致盲已不可逆。
康克明主任强调,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网”的根本措施,此外还要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因为糖尿病患者如果兼有高血压、高血脂,发生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因此,市民在确诊患有糖尿病的第一时间就应当进行眼底检查,最好是每半年做一次眼底检查,时刻关注眼部健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才能阻止和延缓疾病发展。”很多人像小李一样,以为没症状就没事。"康医生严肃地说,"等有症状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助糖友远离“甜蜜负担” 每月18日为糖友关爱日
多年来,厦门眼科中心眼底病在总院长黎晓新教授、业务院长吴国基领衔下,坚持临床和科研并重,现已发展成为装备现代、技术精良、梯队合理、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眼底病学科。科室致力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黄斑疾病、眼底血管性疾病、儿童眼底病、眼内肿瘤、眼外伤葡萄膜炎等眼底病、眼底疑难疾病的诊治,在国内率先或者同步开展了各种眼底疾病诊治新技术。近年来,科室还收治了大量在外院手术失败的视网膜脱离、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复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复杂黄斑交界区疾病患者,以及新生儿、儿童各类型视网膜病患者,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5期患者等。
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眼健康意识,医院将每月的18日定为“糖友关爱日”。糖友关爱日当天,思北院区、五缘院区为广大市民提供眼压检查、血糖测试、眼底照相、电脑验光等多项公益检查,并建立眼健康档案,提供控糖指导以及慢病跟踪管理等专业诊疗服务和治疗建议,从根本上降低糖尿病的致盲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