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中,青春的热忱却比阳光更炽烈。安徽新华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志电先锋”青年实践团的师生,循着乡村振兴的召唤,走进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孟集镇中心村与花园镇。三天时光里,他们以智慧为匙、以真心为桥,在乡土间播撒科技的种子,浇灌温暖的清泉。
破晓:碧波间的科技微光
7月3日上午,团队到达了孟集镇中心村的会议室。与书记交流访谈的过程中,虾稻轮作模式的机遇与问题如画卷般铺展。人力成本高,农户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饲料投放难度大等问题被一一记录。无人艇在农业方面所拥有的潜力,为当地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当落日的余光把稻田照的金黄,队员们与农户一起踏上了田埂。粼粼水波间,藏着科技助农的巧思:专业无人艇划破水面,饲料的定点投放,节省了农户在龙虾养殖期间的时间,更保证了饲料的平均投放,促进了龙虾养殖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永远是为了服务老百姓,无人艇的试验投入相信会为当地的农业带去一份不小的助力。而在对返乡创业青年的采访中,那份对家乡的感情以及希望家乡更加美好的愿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理想,更让我们体会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责任。
插图:中心村书记及与实践团队展开交谈
插图:村民与实践团队在虾稻田畔定格攻坚时刻
星火:科普暖流漫灌希望心田
次日的脚步,轻轻叩响“一老一小”的生活角落。原本安静的活动室因为孩子们的到来而充满了欢声笑语。各种科学小实验与科普文书在队员与孩子们的手里翻飞,激动地叫喊声与掌声在屋内环绕,在他们小小的心中种下了一个大大的科学梦——青年工程师们用童趣科普,点亮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星光。转身走进独居老人的院落,队员们俯身为倾听者,在岁月刻下的皱纹里读懂故事;在老人苍老但有神的双目中,我们仿佛看见了那个在田间挥洒汗水的年轻人,在向我们挥手微笑。
插图:儿童眼中闪烁的科学光晕被镜头永久收藏
插图:老人埋藏于心中的故事被队员耐心倾听
纵横:解码法式珍馐的乡土产业链
实践的最后一日,团队来到了花园镇鹅肝生产的重要生产基地——牧康鹅业,探索鹅肝行业成功的秘密。在参观鹅厂的过程中,负责人与我们介绍了当地鹅肝的售卖情况以及工厂朗德鹅的养殖过程。从鹅苗到鹅肝,每一道过程都被详细的安排,以确保鹅肝的高品质。养殖车间里,工人的辛勤劳作,更是鹅肝产业成功的重要原因。更动人的是这条“黄金产业链”的温度:50余名村民在这里变身产业工人,户均年收入如芝麻开花般节节高。畅销的鹅肝产品,成了拉动当地经济的“引擎”,为GDP增长与就业岗位添砖加瓦。一颗颗丰腴的鹅肝,正以舌尖上的力量,撬动着花园镇振兴的新可能。
插图:实践队员在鹅厂前与企业人员的合影
砺刃:乡土熔炉淬炼青年担当
三天的时光很短,却足够让科技与温情在乡土扎根。虾稻轮作的无人艇试验仍在不断进行,老人的笑声还在院落回荡,鹅厂的工作依旧如火如荼的展开——这些瞬间让队员们懂得:乡村振兴,既要科技的“硬核”破局,也要民生的“软暖”筑基,更要产业的“坚韧”续航。离别时,水质数据库留在了村委的终端,鹅厂合作的框架递到了养殖户手中。霍邱的沃土上,青春与乡土的对话仍在继续,正孕育着更蓬勃的未来。
文字:王跃霖
排版:张正义
拍摄:朱昊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