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是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由知名科技人士稚晖君(彭志辉)联合创办,华为系大佬邓泰华担任董事长兼CEO。
据悉,智元机器人构建了领先的机器人“本体+AI”全栈技术,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集成和制造能力,并自主训练具身基座大模型。目前,智元机器人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种商用场景,2024年12月,公司实现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2025年1月,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量产下线,刷新行业纪。这也印证了智元机器人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全链条竞争优势,其技术实力和产业化能力俨然已走在行业前列。
此次收购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有市场传言称智元机器人意在通过此举实现借壳上市。对此,智元机器人回应表示,公司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做出重大改变或调整的明确计划,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含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明确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大重组明确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收购发生在国家密集出台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背景之下,加之打破了国内具身机器人企业鲜少涉足资本市场收购的惯例,智元此举被业内视为中国具身智能商业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自2024年以来,我国新一轮科技与产业政策密集出台,特别是国务院印发的新“国九条”,明确提出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政策。“并购六条”也明确指出要在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主体。
与此同时,地方政策也加速跟进。7月9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印发《上海市促进高成长企业加快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支持独角兽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生态,推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而智元正是位于上海,可以说,此次收购动作契合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趋势,响应实践落地,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
据了解,被收购的上纬新材则是一家新材料企业,主营业务包括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等,其产品可应用于具身机器人的生产制造。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上纬新材在新材料领域具有丰富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验,以及完善的产业布局,智元机器人可能希望借助上纬新材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与自身在机器人领域的资源相结合,实现跨领域的协同发展。
就在7月9日同日,智元联合安努智能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开展了一场3小时直播,为行业打了个样:展示了其自研A2-W通用具身机器人常态化作业的真实表现。智元成为行业首个敢于直播工厂作业的企业。直播中,智元A2-W成功完成了两班制、单班搬运800余个周转箱的任务,且做到了作业直播3小时0失误,展现了智元机器人能够在长时间、高强度、动态干扰环境下的稳定作业能力。
在3小时直播中,A2-W还展示了多模态感知与动态避障功能,可现场实时识别人员、周转箱及其他障碍物,自主规划路径、调整或暂停作业;在与人共享作业空间时,具备安全冗余机制,从而实现高效协作。这对于面临着招人难、用工贵、产线柔性化需求高等难点的制造业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此次直播,也让外界看到,智元的机器人在工业环境中稳定运行的能力,也被行业视为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产线、从技术验证走入商业化落地的第一个里程碑。
可以说,智元作为新一代的科技企业,已经做到“新质生产力”中的“新”,更是将“生产力”落到实地,真正实现技术实力及产业化能力的全链条优势。更进一步看,随着像智元这样的企业涌现,中国有望在全球具身智能领域掌握更多话语权,引领下一波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