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璨同学,现为湖南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网络工程专业1班学生。入学以来,该同学始终把“脚踏实地、追求卓越”作为座右铭,大学第一学年成绩便稳居专业前5% ,在学习与实践中主动探索,形成了勤学、善思、能干、重协作的鲜明特质。
在学习方面,该同学坚持“日拱一卒”的学习方法,注重打牢专业基础与拓展跨学科视野的统一。作为2024级新生,面对《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程序设计基础》等入门核心课程,她从入学初就制定精细化学习计划:课堂上紧跟老师思路,针对编程逻辑、数学应用等关键知识点主动提问,带动小组讨论氛围;课后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建立涵盖编程易错点、数学公式应用、计算机原理概念的个人知识图谱,还专门整理“学习错题本”,标注问题解决思路与优化方案。即便面对多门课程的同步学习压力,她仍保持固定的每日学习时间,凭借高效自律的状态,大学第一学年便以优异表现跻身专业前5% ,为后续深入学习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参与实践活动筑牢了能力根基。
在实践探索方面,该同学大一学年便积极参与校级《计算机应用技能竞赛》,聚焦“校园网络实用工具”开发。从需求分析阶段,她通过问卷收集同学日常使用网络时遇到的“故障排查难”“操作复杂”等痛点;开发过程中,负责工具核心功能编写与基础交互设计,简化操作步骤以适配非专业用户;调试阶段,牵头解决工具运行中的稳定性问题,确保多数常见网络问题能通过工具快速定位。最终团队凭借工具的实用性获得校级奖项,这段经历让她初步掌握了“从需求到落地”的实践逻辑,也加深了对网络工程专业应用价值的理解。赛后,她没有止步,主动报名参加学院组织的网络技术培训,提前学习网络分析、设备基础配置等专业技能,还整理出《校园网络基础排查手册》,用通俗语言讲解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分享给班级同学,帮助大家减少日常网络使用困扰。
在团队协作方面,该同学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协作为抓手”。在技能竞赛项目推进中,她会协助团队梳理任务清单,根据自身擅长的资料整理、基础编程优势主动承担对应工作;建立“每日简短同步”机制,及时分享任务进展与遇到的问题,比如发现工具兼容性问题时,第一时间同步解决方案,避免队友重复踩坑。遇到方案分歧时,她会协助整理不同选择的核心差异,用清晰的对比帮助团队快速达成共识。她常说“新手团队的优势在于互相补位”,在队友遇到编程瓶颈时,会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在任务繁重时,会主动分担文档撰写、资料整理等工作,让团队始终保持高效协作的状态。
在品格修养方面,该同学谦逊务实、坚持不懈,始终保持自我加压与自我更新的状态。获得校级竞赛奖项后,她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在复盘时梳理工具功能、成果呈现等方面的改进点;面对实践中暴露的“技术熟练度不足”问题,她通过线上课程、实操练习主动补短板;日常学习生活中,她主动帮基础薄弱的同学讲解编程语法、数学推导等知识点,协助老师整理《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指导资料,用行动践行“共同进步”的理念。她始终相信,能力来自日复一日的积累,成长离不开对自我的持续打磨。
展望未来,该同学将继续以学习为主线、以实践为抓手、以服务与分享为路径,计划在大二深入学习“网络安全”方向知识,参与校园网络维护相关实践项目,同时为后续的专业技能类竞赛打基础,力争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实际网络工程问题。她始终希望将个人专业成长与国家网络安全建设需求结合,在网络工程领域交出一份让学校放心、让社会满意、让自己无愧的答卷。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