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楠律师,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师于暨南大学获得法律硕士(法学)学位,曾代理近百起民商事诉讼、非诉讼案件,熟悉民商事争议领域相关诉讼及非诉法律事务,过往承办项目包含股权投融资、收并购;政府征拆、房地产建设、开发、运营;新能源板块的股权投资、收并购等专业领域,具备大湾区以及江浙沪地区实务经验。
服务过的政府单位、境内外知名企业包括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南方总部(央企)、紫晶存储(证券代码:688086)、某市城市发展集团(国企)、某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国企)、某市投资控股公司(国企)、市政工程单位(事业单位)、人居环境建设和管理局(政府单位)、聚榴行(广州)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外企)等。
2024年,其承办的3起案件接连斩获广州市律协业务成果二等奖、业务成果三等奖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奖。
【导语】
独立执业or团队授薪是每个律师行业从业者都面临过的职业选择,独立执业则意味着需要个人面对案源开拓、案件承办等项目全流程的压力,具备全局把控的能力。在行业竞争激烈、法律咨询公司席卷市场的今天,青年律师选择跳出“舒适圈”、探索独立执业的道路,无疑是需要兼具勇气与能力的。青年律师王佳楠执业多年后选择从广州转执上海,从团队骨干到独立执业,短短几年内承办案件屡获殊荣,她的执业成长既有对挑战的清醒认识,也有对机遇的敏锐把握。本期访谈,我们邀请王佳楠律师分享她对青年律师执业成长的深刻思考与实践。
一、跨省独立的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当时是如何考虑的呢?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其实“跨省”和“独立”是两个不同层面,要考量的风险点也大不相同。从“跨省”执业的角度来说,基于法律行业属地性,一定会面临原有执业资源的流失,同时也带来了差异化营销的机遇,学会运用自身对两地司法实务的经验,以同行合作促共赢。广州执业期间,王佳楠律师所在的团队以政府国企投融资、收并购业务为主攻方向,同时兼顾民商事争议解决业务,呈现“诉讼非诉共同发展、齐头并进”的态势,在这期间所习得的专业能力是具备“可迁移性”的。比如非诉业务中,法律尽调、交易结构设计的底层逻辑是可以融会贯通到不同类型的项目中的,而诉讼业务中的诉辩思维也是通用的。在此基础上,跨省前最主要的准备工作集中在熟悉上海当地的特别政策以及审判口径。
敢做比敢想更重要。独立则是每个律师在执业道路上都考虑过的问题,“没有完美的方案,也没有万全的独立准备”,很多同行不敢独立的根本原因是害怕没有稳定案源,两者在根本逻辑上就是相悖的,即便是独立多年的老律师也很难保证每个月都有新案承接,这是行业本身带来的不稳定性而非独立。
图 1:王佳楠律师参与公益义诊
二、青年律师的个人品牌:从“被选择”到“被看见”
独立后案源压力是青年律师的普遍难题,在传统业务市场已经高度饱和的今天,律师品牌建设要“小而精准”。王佳楠律师会在微信公众号定期输出实务类文章,不追求流量,但确保每篇都能定位到具体的问题并付诸有效的解决方法。年初一篇关于《民商事诉讼中审计报告的质证要点》的文章,依托微信平台大数据检索功能,直接带来两个项目咨询。
品牌打造需精准。诚然在自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青年律师选择通过网络平台直播或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宣传个人IP,以上途径自然是有效,但也需要结合个人的专业领域。通过一定期间的自媒体数据分析,该类平台案件比较行之有效的专业领域以刑事案件、借贷纠纷、婚姻家事案件居多,那么对以商事业务为主的律师也不能忽视线下个人品牌的打造,例如过往参与律协业务成果评选的获奖案例以及其他典型案例,要学会提炼该类案例的亮点,抓住机会在律所内部分享会或行业会议上亮相,以“专业标签”形成个人品牌。在过去的从业经历中,王佳楠律师曾担任某地政府征拆项目的法律顾问,借此对实务中易发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系统的法律方案,也是在经验分享的过程中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成功新增委托。
图 2 王佳楠律师参与经验分享会
三、打破圈层:用“跨界”激活传统业务
与当前火热的自媒体IP底层逻辑相似,打破固有圈层也是青年律师建立个人品牌的一种途径,基于大数据、自媒体、AI产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新业态涌现,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新兴产业所涉纠纷的底层法律关系仍然与传统业务息息相关,对应该些传统法律关系的法律服务形式则需要律师个人细化钻研孵化新的法律服务产品,比如王律师是现场音乐爱好者,空闲时间参与各种活动反而帮其打入了演艺活动宣传以及周边产业的圈子,接到了数个与企业投资、合伙相关的顾问项目;再比如其业余时间热爱徒步摄影,经常通过网络社群成团,以此认识到很多户外运动的策划工作室,并为该些工作室设计了行业风险预估以及规避方案,以非诉投资评估以及诉讼风险规避的视角做到了传统业务与新业态的融合。
【结语】
青年律师应当紧抓自身对新业态快速发掘与掌握的优势,完善自身的行业价值。王佳楠律师对此的经验是:专业上做“狙击手”(深耕细分领域),资源上做“连结器”(跨界整合),心态上坚持“长期主义”。在她看来,青年律师所面临的执业困境不仅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主动定义自身价值的机遇,勇于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将个人优势与市场需求连接,方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代表业绩(节选):
一、诉讼
1.某市高新区建投公司资产转让合同纠纷案(涉案金额1.3亿元);
2.广东某存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质押合同纠纷系列案件(涉案金额共4亿元);
3.某市高新区建投公司可转债纠纷、借款合同纠纷系列案件(涉案金额约4.7亿元);
4.某市高新区建投公司诉海王集团及其项目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涉案金额1亿元);
5.广州市某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诉某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异议之诉一案(成功将股东出资加速到期付诸实践)。
二、非诉、策略咨询及顾问
1.参与政府、国有投资、上市公司危机处置与治理,具体包括:
(1)中国科创板行政处罚第一案(案号:证监立案字0062022006号)上市公司某存储公司欺诈发行、违规信披危机处置和重组法律服务项目;
(2)某新能源客车国有投资危机处置项目(国有投资4.7亿元);
(3)海王药业国有投资及上市公司危机处置项目(国有投资2.7亿元);
(4)中山某通、肇庆某通公司政府补贴、国有投资危机处置项目(国有投资土地价值+政府补贴:2.5亿元)等。
2.参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投融资、收并购及投后管理,具体包括:
(1)某市高新区“动力小镇”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股权投融资、收购项目(国有资金11.5亿元);
(2)温氏股份(证券代码:300498)全资公司大华农生物药品股权投资项目(国有投资1亿元)等。
3.参与新能源产业收并购开发运营项目,具体包括:
(1)湛江某航廉江良垌9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项目总额约4亿元);
(2)山东高唐风旭50MW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总额约人民币4.8亿元)等。
业绩奖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