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期间,沈阳成功跻身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十,与北京、成都、上海、深圳等强市并驾齐驱。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代表城市,沈阳的华丽转身不仅令人瞩目,更值得深思其成功转型逻辑。中国战略定位专家顾均辉从精准定位角度,分析了城市文旅差异化优势在旅游业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打造混搭风,建立起“反差感”定位
当所有人都在追求海滩椰林的旅游聚居地,沈阳则打破传统旅游城市的单一形象模式。用“工业风+皇城根”的组合拳,打造出沈阳这座城的“反差感”印象,将工业元素与历史文化元素巧妙融合,让年轻人在“混搭风”中收获另类体验。
早上游客可以在沈阳故宫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庄严,领略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下午则转身走进工厂,体验现代工业的硬朗与活力;晚上还能在街头啃着鸡架,感受东北独有的烟火气和摇滚音乐的激情。看腻了千篇一律的旅游景观,沈阳的这种反差感体验就像一股清流,精准占据了游客心智中的旅游空位。
图源:执笔盛京
反差感的城市定位精准切入年轻群体,形成社交媒体传播爆点,塑造出沈阳“独一无二”的城市记忆点。中国战略定位专家顾均辉指出,“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消费者的认知。竞争早已不在工厂和市场打响,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如今的文旅之争,跟传统意义上的商战一样,要打的是一场心智之战。要想在众多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给游客们一个“买你而不买其他城市”的理由。
突出性价比,构建全新旅游体验
在旅游消费中,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五一期间,三亚等传统热门旅游城市的酒店均价破千,甚至有的高达上万,而沈阳五星级酒店仅需500元就能入住,10块钱的抻面就能管饱,百元洗浴中心也能舒舒服服呆一天。沈阳通过这种高性价比的策略,精准捕捉“穷游党”和“特种兵”群体。
图源:执笔盛京
“价格与成本无关,与品牌定位和品牌的差异化优势相关。企业可以利用低价起步进入市场,但必须找到自己的差异化”,顾均辉强调。例如哈尔滨火爆出圈,成为国内城市中的“当红炸子鸡”,冰雪大世界门票普遍加价1500到2500元,就连票贩子都觉得“太贵了”。对于预算有限的游客来说,沈阳的旅游成本相对较低,却能提供更多彩的旅游体验。
“谁更懂消费者心智,谁就能被消费者选择”,战略定位专家顾均辉补充说。沈阳将高性价比植入城市旅游之中,促使年轻人找到了“省钱密码”和旅游乐趣。
文旅转型下的海内外战略布局
2024年“五一”假期,沈阳文旅产业呈爆发式增长。假期累计接待国内游客824.98万人次,同比增长35.01%;旅游综合收入90.85亿元,同比增长74.61%,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工业重镇,充分挖掘自身的双重身份,打造了“一宫两陵”(沈阳故宫、清昭陵、清福陵)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工业博物馆”等工业旅游项目相结合的特色线路。摆脱了“老工业基地”的旅游刻板印象,将破旧厂房创新改造为网红打卡地,让历史文化和工业元素进行有机结合。
正如中国战略定位专家顾均辉所言:“定位的价值在于,以竞争为导向,把握宏观趋势,发挥优势所在,剖析消费者心智,最终确定赢得选择的战略定位”。沈阳这座城市在文化转型背景下,以“反差感”的独特定位为导向,高性价比迎合消费者,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旅游环境中赢得人群青睐。
沈阳还积极布局国际化战略。通过增加国际航线、举办国际旅游活动等方式,吸引海外游客前来旅游。数据显示,2024 年沈阳海关累计监管进出境航班 7133 架次、旅客 105.8 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 66.4%和 73.9%,国际旅游的蓬勃发展正为沈阳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顾均辉表示:打造符合自身发展的差异化定位,就是去对抗容量有限的心智。沈阳在全国旅游城市中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紧紧抓住了消费者的心智,顺利迎来了从“锈带”到“秀带”的完美转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