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阿里巴巴公布了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这也是饱受关注的外卖“三国杀”开始以来,阿里的首份财报。财报显示,受益于饿了么的强劲增长势头,本地生活集团财年内表现亮眼,2025财年收入同比增长12%。
综合阿里财报及近期多方报道信息,饿了么正在经营效率优化的基础上,快速扩大业务规模。更值得关注的是,饿了么同样在加速推进AI应用在商家、骑手各端的创新,并获得一系列的落地成果。
根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阿里财报数据,受饿了么和高德订单快速增长所驱动,本地生活集团收入161.34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46.28亿元增长10%。阿里2025财年数据显示,财年内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2%,至670.76亿元人民币。
市场消息显示,饿了么业务规模在“五一”期间不断突破历史峰值,日订单量已远超3000万台阶。
饿了么商家成最大赢家
“增长”成为了饿了么近期的关键词。在外卖战场战火重燃之后,淘宝在4月30日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由饿了么重点保障履约配送,从而承接外卖大战带来的巨额流量。短短6天后的5月5日,饿了么来自“淘宝闪购”的单日订单量就突破了1000万。
饿了么与淘宝此次的联合出击,除了极大提升内部士气外,也拿到了扎实的业务成果。根据接近饿了么的消息人士透露,饿了么的订单量已在“五一”期间突破历史峰值,已远超过单日3000万这一门槛。
这也在饿了么平台的商家生意变化中得到验证。“淘宝闪购”全量上线24小时,茉莉奶白在饿了么外卖订单激增近3倍,库迪咖啡订单增长更是近10倍。茶饮咖啡品类外,正餐品牌米村拌饭在饿了么的订单量也较4月增长近100%,远超其线上运营负责人的预期。根据来自饿了么的信息,累计共有超过1500家品牌在饿了么的生意突破峰值。
有业内分析认为,外卖行业重回战火标志着即时零售大时代开启,而饿了么与淘宝的协同合力,同时发挥了淘宝的流量和供给优势,和饿了么长期建设的即时配送履约和精细化运营能力,相较于行业竞争对手,是没有短板玩家。
在商品供给层面,淘宝天猫强大的品牌资源与饿了么的本地商家供给形成互补,能从餐饮、茶饮、买药等即时需求,向服饰、3C数码、家居等全品类实现全场景覆盖。而饿了么不仅拥有大量忠诚的外卖用户,还有着数百万餐饮商家和本地生活商家供给、成熟的线上和线下运营能力,以及规模化的即时配送履约能力。
从淘宝闪购上线后的市场反馈来看,“淘宝赚流量、饿了么赚订单、商家赚增长、骑手赚收入”的良性循环逐渐清晰化。
阿里集团CEO吴泳铭5月9日在内网论坛发帖指出,“今年集团将以饱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几大核心战役。这几个关键战役将由多个业务方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长项,以全局价值最优来制定各项业务的协同策略。”淘宝闪购的横空出世显然背靠着阿里集团今年的重点战略,也令市场对于饿了么与淘宝深化协同后的“远近场融合”前景更为期待。
以AI夯实长期增长动力
“增长”的背后,还有饿了么在AI上持续投入,这也为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夯实基础。吴泳铭在5月15日的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透露:“本季度,我们的AI产品行业渗透在迅速扩大。”依托于阿里在AI方面的长期积累和显著优势,饿了么也是行业内在实际业务中实现最多AI应用落地的平台。
饿了么是首个将AI技术应用到明厨亮灶的外卖平台,2024年2月就举办了“首届明厨亮灶AI算法大赛”,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福州市市场监管局也作为团队参赛并获得创新应用奖。此后,饿了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明厨亮灶感知平台”,为商家智能识别后厨直播中的食品安全隐患。
今年3月,饿了么运用AI技术研发并上线了“全息盾”系统,高效识别品牌侵权、违规商品、虚假门店等风险点,这也是饿了么首次将AI Agent产品应用于平台的合规性治理,将此前人力需要半天完成的工作,压缩至1分钟以内。
4月,饿了么面向新商家上线场景开发的“AI入驻店铺助手”正式上线,其可以24小时为商家提供引导、随时解答商家上线平台过程中的疑惑,一站式引导商家智能完成入驻,将新商家入驻申请流程缩短至5分钟内。当月,饿了么为蓝骑士研发的智能AI助手“小饿”也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首个基于大模型技术打造的骑手端智能体,全面覆盖骑手的配送场景,提升骑手的效率和体验。
今年,饿了么还面向高校开启了首届AI算法大赛,由此启动战略性AI人才储备。目前已有1962支队伍报名参赛,参赛队伍来自国内145所高校,其中985、211高校62所。
饿了么管理层近期在内部向全员指出,将继续加快AI应用产品的推出和迭代速度,通过技术助力生态各方都能更好地“升维”解决问题、提升效率。“饿了么要成为、也有信心成为第一波全面‘AI化’的公司。”
来源:财联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