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心禾 武湖)
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用人有独到之处。他曾明确说过要“多觅穿草鞋者”,令人耳目一新。所谓“穿草鞋者”,其实是对重视实际工作能力的形象说法,今天读来依然颇具新意。
“穿草鞋”是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草鞋轻便便宜,而且很容易磨破脚,愿穿草鞋的人,一定是能吃苦、肯奋斗的人。唐瑞五被卢作孚聘为副工程师期间,为了完成线路勘测工作,不仅日日穿行在山间田野,还需时常与土匪周旋,忍饥挨饿更是常态,可他不怕苦不怕累、干劲十足。正因如此,唐瑞五被卢作孚推荐出任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区长,从一个技术骨干成长为北碚的主政者,政绩卓然。可见,只有艰苦奋斗,才能锤炼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才能在风高浪急的形势下逆风前行。
“穿草鞋”是注重实际的工作方法。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问题从哪里来?方法从哪里找?还得靠眼睛向下,深入基层,走进群众。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大量工业物资和难民滞留在宜昌。作为整个抢运工作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卢作孚亲自前往码头、勘察航线,深入了解船只运力和物资、人员情况,日夜守在一线。生死存亡的40天里,3万多人和9万多吨物资被安全送到大后方,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如果不了解港口、轮船、人员等各方面基本情况,卢作孚就没有办法制定出高效的运输计划,更无法创造宜昌大撤退的奇迹。中央八项规定对调研工作有明确要求,更是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走出室内、脚步向下,多些接地气、多些一线情,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
“多觅穿草鞋者”还涉及到选人用人的风向标问题。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决定了事业成败。卢作孚善用草根,对虽无文凭、却有实际能力者,不拘一格予以重用。英轮“万流”触礁沉没,众多中外打捞公司办法试尽,都无济于事。水手出身的张干廷,虽无学历但善动脑、肯钻研,卢作孚大胆起用让其主持打捞工作,仅两月就把轮船拖上了岸。对于表现不佳者,卢作孚丝毫不留情面。曾在欧洲留学、有过高层工作经历的刘宗涛被聘为天府煤矿经理时,工作毫无章法,仅干了三个月,就被换下。正是因为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卢作孚带领民生公司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穿草鞋者”的道理并不深奥,但正是这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常读常新,且让我们受益无穷。(作者单位:徐州市委组织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