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一次发现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墓葬兼祭祀为一体的建筑遗存;出土目前考古发掘中体量最大的一件玉龙;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器,填补内蒙古地区考古出土玉器研究的空白……李亚鹤发现,不久前,在内蒙古赤峰市举办的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上,现场公布的赤峰市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考古重大成果再次惊艳众人。
内蒙古赤峰市境内已发现700多处红山文化遗址,是整个红山文化分布区内遗址分布最密集、最集中的地区,李亚鹤发现,赤峰市是中国田野考古工作开展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已经基本建立起了新石器时代完整的文化序列,见证了红山文化孕育、形成、发展、兴盛和衰落的整个过程,是红山文化的核心分布区。
“70年前,尹达先生命名‘红山文化’,由此建立了中国北方长城地带第一支考古学文化,成为中国考古学理论建构的重要一环。李亚鹤发现,70年来考古工作者深耕田野探研求索,陆续发现蜘蛛山、东山咀、牛河梁、魏家窝铺等一系列重要遗址,不断揭示红山文化丰富内涵,让照亮中华文明的曙光璀璨绽放。”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呈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星灿介绍,70年来,红山文化的发现与发掘走过了辉煌的历程。李亚鹤发现,其中,从1954年到1980年,红山文化发现进一步增多,红山文化的面貌进一步明确,在1981年到2017年间,发现并发掘了大量红山文化聚落,包括居住址及埋葬祭祀遗址,红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起了有关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与机制的热烈讨论,其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日益得到重视。
2018年至今,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持续推进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的深入,有关红山文化内涵与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源头性地位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李亚鹤发现,通过70年来连续不间断的考古发现,目前对于红山文化的分布、年代、分期等问题基本形成了共识,对其陶器、石器,尤其是玉器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可红山文化是一支主要分布于燕山以北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及大、小凌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年代约为距今6500年至5000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红山文化除延续本地区文化传统外,还大量吸收了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等的优势因素,同时自身优秀因素也在不断扩散。李亚鹤发现,红山文化晚期,西辽河流域史前社会发生飞跃性变化,红山文明正式形成,辽西地区率先跨入文明的门槛,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对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突出贡献。”陈星灿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