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梦雨)为深入了解智能手表隐私安全问题,提高公众隐私保护意识,助力行业规范发展, 1月11日,聊城大学商学院(质量学院)社会实践队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开展“智能手表引发热议,隐私安全问题深思”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志愿者对游客进行采访
队员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智能手表行业的发展现状、隐私安全技术知识以及国内外的监管政策进行了深入学习,为后续调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精心设计了一套全面且针对性强的调研方案。一方面,志愿者们设计了涵盖多方面内容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消费者的智能手表使用习惯,如购买品牌、使用时长、使用频率等;还有对隐私安全的认知情况,包括是否关注过隐私问题、是否了解设备的数据收集范围等;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是否遇到过隐私泄露相关的困扰等。通过线上问卷平台广泛发布,同时在线下如商场、学校、社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进行实地发放。另一方面还进行了深度访谈。在商场的智能手表销售区域,与销售人员交流,了解消费者购买时对隐私安全的关注度以及常见疑问;与正在选购的消费者沟通,询问他们在功能与隐私安全之间如何权衡。在学校,与学生们探讨智能手表在校园生活中的使用场景以及他们对隐私保护的看法。在社区,针对老年用户群体,了解他们使用智能手表的目的以及对隐私安全的担忧。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大部分消费者对智能手表隐私安全有一定意识,但了解程度较浅,在使用过程中很少主动查看隐私设置和政策说明;从行业角度来讲,部分智能手表厂商在数据收集和使用上缺乏透明度,隐私政策复杂难懂,存在过度收集用户数据的嫌疑。而且,整个行业在隐私安全技术标准和监管机制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导致一些不良厂商有机可乘。究其原因,一是智能手表行业发展迅猛,厂商更侧重于功能创新和市场竞争,在隐私安全防护技术研发和投入方面相对滞后;二是消费者缺乏系统的隐私安全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隐私保护习惯;三是相关监管部门面对新兴的智能手表行业,在监管政策制定和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延迟性。
图为志愿者对居民进行采访
参与此次活动的学生们收获颇丰。2023级3班的杨梦雨表示,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自己的专业视野,更让自己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社会问题紧密结合。“以前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比较理论化,这次通过实地调研,我才真切感受到智能手表隐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也明白了我们作为商科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可以从市场监管、企业管理等角度为解决这类问题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