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正在演变成一个世界性难题。据美国脱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有66.7%的男性到35岁时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明显脱发;到50岁时,大约85%的男性头发会呈现明显稀疏状态。根据中国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脱发人群人数高达2.5亿。在全球其他国家,脱发也在影响越来越广泛的人群;与此同时,和女性群体相比,男性群体脱发比例更高。
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脱发疾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脱发治疗方法正在不断更新和延展。作为毛发医疗行业的领导者,大麦微针植发在植发手术的研发创新上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于今年重磅推出真正革新植发手术效率的新型微针植发技术。并联合全球咨询公司沙利文共同发布《新型微针标准制定白皮书》,让这项全新的植发技术能够真正落地,并被广泛应用于植发行业,进而让广大发友受益。
新型微针在植发手术效率提升上成绩斐然
白皮书显示,大麦微针植发提出的新型微针植发技术是毛囊单位种植技术的最新进展,临床结果表明新型微针植发可提升30%植发速度。新型微针植发技术由于种植速度快、毛囊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短,效果好、密度高、方向自然,24小时可洗头,术后毛囊存活率有效提高,发友体验感显著提升,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从微针植发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情况来看,中国的微针植发技术始于2006年,最早由大麦微针植发(前身为科发源,2019年正式更名为大麦微针植发)从美国引进。之后,大麦微针植发结合中国人的毛发特性,于2009年、2010年、2011年、2018年先后进行四次微针升级迭代,技术不断发展,得到40余万发友的一致认可。尽管中国的微针植发技术由美国引入,但经过大麦微针植发多年的创新升级,目前水准已与欧美等国家处于同一水平,并在部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与微针植发优势相印证的是,大麦微针植发在此基础上,持续投入对微针植发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由此推出了新型微针。对植发器械进行了大幅改革,大麦微针植发研发的新型微针种植笔,内含10根针,1次可以装载10个毛囊单位,使用时只要轻轻按压针筒手柄,其内部弹簧向下挤压,针筒内部的针在弹簧和卡针部件的作用下,旋转替换为下一枚装载毛囊的针,实践操作简单,相较于以往使用单根种植笔进行微针植发手术,可大幅缩短手术时间。
新型微针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节省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与此同时,减少发友术中疼痛时间。此外,植发手术时间缩短可以让毛囊在体外暴露的时间减少,进一步提升毛囊活性,从而提高植发手术质量,让发友体验感更好。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将新型微针的技术优势惠及到更多发友,大麦微针植发联合沙利文共同策划并制定《新型微针标准制定白皮书》,从新型微针种植笔原理、新型微针种植笔操作过程到手术规范操作流程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从业的医护人员以及企业机构全面了解新型微针,可以进一步进行实践和推广。
业内专家认为,对于新型微针这样一项具有颠覆性的新技术,制定标准则是规范、推广新技术应用的必经之路。大麦微针植发积极投入标准制定工作,不仅是科技实力的体现,也将引领微针植发以及新型微针的发展趋势。
新型微针植发技术具备广泛发展空间
领先的专利数量、新型微针推出、积极参与标准制定……种种迹象折射出大麦微针植发的自主创新力量。大麦微针植发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崔韶芳女士在接受北京电视台的采访时,聊到品牌发展时她用一句话表达了技术创新和品牌发展的关系,她表示:“我觉得一个品牌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服务的提升,大麦是比较注重品牌发展的。”
当前,随着植发市场竞争加剧,植发手术升级革新带来的产业赋能凸显品牌价值。具体到大麦微针植发,作为毛发医疗行业的领头羊,大麦微针植发对植发技术的坚持为推动植发行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新型微针的面世,直接减少了毛囊体外暴露的时间,提高毛囊的成活率,从而能最大程度的利用有限的自体毛囊。减少换针的频率不仅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还能够使医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植发区域,不必担心由于换针引起的视力分散,从而提升操作流畅度,呈现更加优质的植发效果。
往后看,新型微针的逐步应用和发展,有望迎来高效率的毛发移植时代。广东省医学美容学会会长查旭山教授对新型微针技术表示肯定,他在接受广东卫视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大麦植发推出的新型微针,对整个植发行业的技术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型微针极大缩短了手术时长,对患者手术舒适度和体验度都有显著提升。”可以预见,新型微针无论是从消费者满意度还是手术质量提升方面都具备强劲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伴随《新型微针标准制定白皮书》颁布,后续,新型微针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植发行业也将伴随此次技术升级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我们知道,植发手术仍然是治疗脱发不可或缺的手段,新型微针作为毛囊单位种植技术的最新进展,将高效促进植发手术的体质增速,降低消费者术中痛苦时长,提升毛囊活性,进而提升消费者的医疗满意感,真正赋能植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