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驶入商南县山区时,白色大棚的轮廓在遮攘的枝叶间隐现,窗外闪过种植基地的立牌——这是实践队员对商南县的第一印象,大山无声地吐纳,从巍巍秦岭蜿蜒出一条致富路。
科技赋能 挖掘校企合作新动能
“我们养殖的是东亚全蝎,生活习性比较苛刻,所以一直说蝎子养殖是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实践队抵达狮子坪蝎子养殖调研时,负责人笑着介绍说,“你们帮忙建的这个智能大棚真的解决了很多问题,蝎子存活率提高了不少,30%是以前都没有过的数字。”
“湘河镇蝎子养殖基地无线远程监控系统”云平台是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全款援建,由学院建环市政联合党支部书记孟庆龙带队研发的智控大棚系统,于2023年成功落地运行,解决了节能节水等问题,摆脱当地靠天吃饭的养殖方式,为养殖户提供大量便利,收益显著增加,助力“指尖上的农业”再添活力。如今,由于大风降雨原因,基地的2区14个大棚均有不同程度损坏,后期需要进一步维护,提高产量,包括材料费和人工费在内的维修费成为一大难题。
临时养殖大棚内,实践队调研蝎子养殖情况与大棚环境。(供图 程城)
蝎子基地内智控大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损。(供图 倪炜杰)
久久为功 拓宽产业融合“新路子”
——“小木耳,大产业”,在这一口号的推动下,商南县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党建引领,大力扶持特色集体经济、个人经济发展。商南县种植业涵盖菌类、茶业、中药材、桑葚,养殖业则以家畜家禽为主,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总体呈现规模小、分散的特点。近年在政策扶持下,一些特色产业的逐渐发展成当地的金名片。
“我们种的都是高品质木耳,属于皮薄个大的类别,品相一般但口感较好。”花园村木耳基地负责人向队员展示风干木耳,脸上也是喜忧参半,“但是近年由于种种原因,售价下降了43%,产量甚至不到前年的一半。”基地采用传统覆地膜的技术,存储条件和经验尚不足,晾晒大棚也均有一定程度破损。产量低、价格低的问题,使菌类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实践队调研木耳储藏仓库,交流菌类产销情况。(供图 倪炜杰)
从赵川镇冷水鱼养殖、莲花台村西瓜基地、光伏基地,到初步落地的茶旅融合项目,依托自然优势,商南县新兴了大量特色产业。
服务业、旅游业也抓住了乡村振兴浪潮,不断挖掘产旅融合新思路,以特色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体验项目不断涌现。
实践队采访了中棚村农村经济负责人黄峰,就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充分交流。当地示范性农家乐“高佬粧”依托自然环境条件,以绿色天然为特色,提供娱乐休憩一体的乡村体验,通过优先录用低收入人群与当地贫困户,帮助村里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
农家乐“高佬粧”以自然种植的农产品制作当地特色菜品。(供图 倪炜杰)
躬身入局 探索农村治理“新范式”
“想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落后、山林治理困难等问题也对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七月汛期间,连续性强降雨导致路面泥泞不堪,引起塌方、落石、滑坡等灾害,进一步放大了农村治理的难度。花园村支部委员等一众基层干部提前撤离危险区居民,做好封路、防护等防汛工作。
“村里多亏了长安大学的大力援建,筑路搭桥、公共图书馆、厕所公园,从技术帮扶、资金帮扶,到消费帮扶、产业扶贫,学校真的是把帮扶落到了实处。”路上,胡正祥书记指着一处红色阅读书屋说。近期的连续性强降雨导致一系列滑坡、落石险情,险区居民第一时间都得到了转移帮助,防汛工作有序展开。
实践队跟随胡支书考察花园村内防汛工作。(供图 倪炜杰)
实践队走访商南县内3个镇、4个村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基层需求。“目前,在长安大学的帮扶援建下,村内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很快,像茶叶、蝎子、柿子这些优势产业都比较可观。”湘河社区驻村第一书记黄开水兴致勃勃地介绍说,“目前茶山的灌溉以丹江作为水源,旱涝期就出现了问题。”他提出,希望与长安大学进一步交流,能在茶园灌溉系统搭建方面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湘河社区支部委员在座谈会中介绍村内基本经济情况。(供图 倪炜杰)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帮扶——这条道路布满荆棘,却也充满希望。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肩并肩,共同面对自然的严苛与市场的波动。我们不仅要先进的种植技术,还要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确保辛勤汗水能换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种种挑战,如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以及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等。但正是这些挑战,让农业帮扶工作显得尤为宝贵。每一次技术的突破、每一次市场的拓展、每一次农民脸上露出的微笑,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农业帮扶,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用智慧和汗水,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幸福生活铺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