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成效,在劳动中感悟乡土之情,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财思泉涌”逐梦智行实践团于7月9日至12日前往湖北省黄梅县开展了一系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一行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 探索虾稻共生富民路径”为主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深入访谈、劳动实践等活动,以脚步重温乡村振兴来时路,以行动奏响青年担当未来声。
黄梅县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是区位独特的“鄂东门户”、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是人文厚重的“千年古邑”。实践团抵达当天就参观了黄梅县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黄梅古代历史文化展《黄梅渊源》、近现代革命史《黄梅烽火》以及黄梅四大非遗展厅,对黄梅本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深深地被黄梅千年古邑的文化底蕴吸引,为实践团接下来更好地融入黄梅打下坚实基础。
纪念碑下思政课堂 探寻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7月10日上午,实践团前往红十五军发源地,开展“纪念碑下的思政课”。红十五军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支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力量,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奋斗,为祖国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和青春。实践团成员们沿着青灰石砖,为纪念碑献上花圈,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嘹亮碑文,并怀着崇高的敬意为英雄们擦拭墓碑,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精神内涵,感受到了红色文化传承的力量。
沉浸式劳动课堂 走进田间地头 体验劳作之乐
为体验创新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7月10日下午,实践团头顶烈日来到袁夫农田的火车餐厅、袁夫市集、示范稻田等地参观学习,在见识到袁夫稻田独特的水稻耕种理念、纯天然生态有机耕种理念的同时,还采访了袁夫稻田创始人袁勇刚先生,袁先生鼓励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努力丰富实践知识,增长足够阅历经验,并希望青年一代能够多受挫折,收获足够成长。通过交谈实践团学习到了袁夫农田的创新文旅建设及新时代结合乡野改造的优秀返乡创新创业例子,加深了对乡村振兴实际成果转化的认知。最后,实践团成员们还实地体验了下田插秧,豆大的汗珠滑过脸颊,滴入田间,真正体会到了《悯农》中:“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艰辛场面。
深入式采访调研 探索稻虾种养新模式 提升稻虾产能
黄梅县粮食种植产量居全市第二;水产品养殖产量居全市第一;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30万亩,小龙虾产量达4.2万吨。黄梅小龙虾产量居全国第10位,全省第5位。
7月11日上午,实践团来到湖北徽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当地小龙虾加工售卖的龙头企业,公司党总支书记董斌祥介绍了公司的背景历史,并向实践团成员表示公司未来致力于科技助农与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并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其智能生产车间与各式各样的产品。实践团成员实地考察了其智能生产车间,了解现代化加工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并记录了现有的龙虾加工流程。
7月11日下午,实践团来到黄梅县濯港金华养鱼场实地调研稻虾共生养殖模式,在调研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针对稻虾综合种养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尽提问,具体包括稻虾综合种养的起始时间、具体模式、稻田和小龙虾池的管理以及种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等。此次深入式采访调研不仅让团队对稻虾综合种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看到了基层农民在实践中的智慧和创新。
多形式了解黄梅特色 探寻非遗之美 助推文化产业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7月12日,为确实了解乡村振兴过程遇到困难与问题,感受文化产业振兴等相关方面的重要性,实践团体验学习非遗“黄梅挑花”与“黄梅戏”,从当地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中得到思考、感悟。12日上午,实践团来到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拜访了国家一级演员、黄梅戏国家级传承人周洪年先生,他四十多年来不忘初心,始终躬耕家乡黄梅戏,真正做到了以黄梅戏,传故乡情。黄梅人血液中都渗透着黄梅戏,黄梅人懂戏,爱戏。如今从牙牙学语的幼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黄梅人人都会几句黄梅戏。这样的地域情怀与强烈的感染力,深深触动着实践团队的每位成员。12日下午,实践团通过寻访黄梅县东山问梅村,进行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参观和学习了黄梅挑花工艺,此工艺惟妙惟肖,实践团成员们欣赏着挑花工艺人的一针一线,大家在深刻领略优秀传统文化韵味的同时,感悟了乡村振兴质效提升的实际性成果。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财思泉涌”逐梦智行实践团队以积极有为的姿态、朝气蓬勃的状态、谦虚向上的心态走进中国乡土深处,厚植爱农情怀,感受乡村振兴,体会乡村生活,练就兴农本领,在劳动实践中经风雨、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展现青年大学生的力量与担当。( 撰稿:郑文彧、李秋云、陈鑫;摄影:综合 )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