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仲夏,暨南大学药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之地下金龙实践团前往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及河源市和平县合水镇,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
此次“三下乡”活动由药学院辅导员熊慕珲老师带队,25位同学全程参与。实践团以“地龙+”中药立体种养模式的应用和推广为主题,上药山、下田地,先后走进药王谷中草药种植基地、当地村委、福和生态园展开深入调研,并面向乡镇村民举办“安全用药”科普、中药香囊制作体验活动,凝聚青春之力,展现青年作为,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沿迹南药之香,共承中华药韵
为秉承时代之召唤,洞悉中药产业发展之脉搏,7月16日上午,实践团一行踏入博罗县药王谷。
巍巍罗浮,秀美天成,得天独厚的环境,孕育出品类繁多的中草药。而药王谷坐落于罗浮山支脉象头山脚下,被誉为惠州“南药宝库”。据悉,药王谷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打造南药种源保护和规模种植基地,紧扣“联农带农”主题,推动南药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
(博罗县药王谷 图源网络)
(成员参观药王谷南药种质资源大棚 康子轩 摄)
(成员参观药王谷南药育苗基地 康子轩 摄)
在有着800种中草药的种质资源中心,同学们学习到各种道地中药材知识,深刻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参访间隙,同学们与药王谷负责人充分探讨了有关道地药材的种养、采收、加工等实际问题,调研中药产业落地新方向,探索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成员倾听药王谷负责人讲解中药知识 康子轩 摄)
(成员倾听药王谷负责人讲解沉香种植 康子轩 摄)
(成员与药王谷负责人交谈药王谷中药种植情况 康子轩 摄)
(成员倾听药王谷负责人讲解中药知识 康子轩 摄)
值得一提的是,“地龙+”中药种养模式专题培训会在药王谷顺利召开,成为了本次实践活动的一个亮点。会上,实践团队长王术向当地中药材种植户详细介绍了“地龙+”中药立体种养模式,从种养基地的选址,到种苗投放,再到田间抗灾、饲料配比、日常管理、药材加工等全链条技术要点展开阐述。参加培训的农户表示收获满满,对“地龙+”模式的落地推广充满信心。
(队长王术为药王谷当地农户开展“地龙+”中药种养技术培训会 康子轩 摄)
(队长王术与药王谷农户交流地龙养殖技术 林泽敏 摄)
(“地龙+”中药种养技术培训会现场合照 林泽敏 摄)
调研地龙产业,实践创新精神
午后,实践团成员们怀揣满腔热情,踏入罗浮山深处风景秀美、民风淳朴的酥醪村。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所长,实地考察当地中草药作物的种植情况。
(成员考察酥醪村艾草种植地 林泽敏 摄)
在酥醪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高锦旭向实践团师生一行详细介绍了酥醪村的产业发展现状,包括主要农作物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以及乡村文旅特色的打造。了解当地情况后,实践团队员就“地龙+”种养模式的应用及推广,与高锦旭书记之间进行了火热交流。实践团队员介绍了当前“地龙+”产业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和带动中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剖析在相对分散的田地大规模投放的困难,和高书记一同探讨了更加高效、环保、创新的产业优化之道。
(成员与高书记就“地龙+”种养模式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 康子轩 摄)
来到酥醪村,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不仅全然沉浸在如诗如画的乡村景致之中,更是深切感受到村民的质朴与坚韧、勤劳与乐观。此次酥醪村之行,让实践团成员更深切体会到,从城市到乡野,不只是为了探寻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美好,更是为了以实际行动应民生、听民意,在社会课堂中长才干、作贡献。
赋一曲“安全用药”,绣一方中药香囊
为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提高群众安全用药意识,“地龙+”中药种养富农志愿服务实践团于7月17日在河源市合水镇开展“安全用药”科普活动,并组织了中药香囊制作体验,不仅为群众普及简单、正确且规范的用药知识,并且让广大村民通过中药香囊领略到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安全用药”科普活动现场合照 彭绮琦 摄)
活动伊始,实践团准备了一系列常用于香囊制作的草药,包括具有驱蚊驱虫功效的艾草、香茅草和具有宁息安神功效的白芷、石菖蒲,并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向前来体验活动的乡亲们绘声绘色地介绍各类中药材的药效特性。
(成员准备中药香囊所需材料 彭绮琦摄)
(成员搬运活动所需物资 彭绮琦 摄)
(中药香囊制作所需中药材料 彭绮琦 摄)
在实践团同学的指导下,村民们打开香囊袋,通过“看”和“闻”的方式,挑选自己喜欢的药材填充进香囊。一个个精致的中药香囊在一双双巧手中制作完成,大家纷纷与自己制作的中药香囊合影,愉快的氛围与中草药的香气交织。
(当地村民积极参与中药香囊制作体验 彭绮琦 摄)
(成员为当地村民开展中药香囊制作体验 彭绮琦 摄)
此外,实践团还面向村民展开“安全用药”问卷调查,通过多种语言、多种方式向村民科普常用药的用药知识,有效提升了村民安全用药意识,为实现全民健康贡献了暨南力量。
(成员为当地村民开展”安全用药“科普 彭绮琦 摄)
(成员为当地村民开展”安全用药“科普 彭绮琦 摄)
(成员为当地村民开展”安全用药“科普 彭绮琦 摄)
(成员为当地村民开展”安全用药“科普 彭绮琦 摄)
投放“金龙”入地,“蚓”出致富新路
7月18-19日,实践团在河源市和平县合水镇福和生态园开展了一系列调研与实践。生态园负责人带领老师同学们参观生态园的三大园区,考察园区内五指毛桃、金线莲、麦冬、丹参等不同中药的种植环境及性状。
(成员实地考察福和生态园 康子轩 摄)
(成员观察福和生态园内中药种植情况 林泽敏 摄)
(成员对福和生态园内土壤进行分析 陈榕 摄)
(成员深入田间考察土壤情况 陈榕 摄)
为进一步实现“送蚓苗送技术”,实践团成员还深入田间地头,完成了地龙种苗的精准投放,并为农户传授了养殖技术。雨后初霁,天空如洗,夕阳的余晖为周遭染上了一层梦幻的色彩。实践团成员们配合默契地掘洞、放苗、埋苗,“红马甲”们劳作的身影成为了这幅温馨画卷中最亮丽的一笔。
(成员为投放地龙种苗在中药种植区掘洞 林泽敏 摄)
(成员在中药种植区投放地龙种苗 康子轩 摄)
(成员在中药种植区投放地龙种苗 林泽敏 摄)
(成员在中药种植区域投放地龙蚓苗的合照 林泽敏 摄)
回顾山水历程,阔步迈向未来
学思践悟强信念,踔厉奋发建新功。从象山药王谷到福和生态园,从产业园区到田野小径,实践团成员怀揣着对乡村振兴事业的热忱,行走祖国大地,挥洒青春汗水,投身强国建设,为惠州博罗县、河源和平县的发展贡献了青年的才智和热情。
“玉经磨琢多成器,剑拔沈埋更倚天。”暨南药院学子将继续以青春的活力和创造力,激荡起乡村振兴的澎湃浪潮,决心在躬身实践中成长为青年实干家,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成员与福和生态园负责人的合照 康子轩 摄)
心得体会
2022级药学专业赖自为:
本次三下乡活动是我们走出校门、走进农村、体验生活、增长才干的重要机会。去年暑期,我第一次来到福和生态园,面对相对艰苦的环境,我们充满了新奇与兴奋,在努力适应后,每一个挑战都让我们迅速成长,学会独立与自强。
而第二次踏入这片土地,我的心态有了明显的变化。我开始更多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村民们带去更多实际的帮助。我们学会了聆听、理解,学会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明白了,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在书本上的知识,更在于用双手去实践,用心灵去服务。两次三下乡,不一样的奇妙际遇,一样的丰富收获。青春正燃,我们用脚步丈量一片片热土,书写了一段段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的故事。
2023级药学专业黄咏坛(中国香港):
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感触颇多,我尽己所能,做到探社情、寻民情、察国情。在实践中,我不仅了解到了许多以往不曾领略到的地域特色与文化,而且感受到当地人民满满的质朴与热情。作为香港青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以更大的信心决心、更强的能力动力,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起点,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2023级临床药学专业曾显岚(苏里南):
身为一名苏里南华裔,我有幸参与了这次意义非凡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科普组的一员,我们向村民科普安全用药的知识,为他们普及中药香囊的功效。同时我们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了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尝试推广和应用“地龙+”中药种养模式,为探索联农助农新方向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次活动也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与老师和实践团同学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夏日时光。这些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在我的生命回忆录中始终熠熠生辉,激励我不断前行、接续奋斗。
2023级生物制药专业彭绮琦: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在此次活动中,我深入惠州博罗县与河源和平县进行实地调研并负责视频录制的工作,当我将镜头对向惠州药王谷的每一株中草药植物时,我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当我透过取景器看到河源福和生态园的夕阳洒满田野,我体验到了乡村生活独有的恬静安宁;当我按下快门记录前来参加用药科普活动村民的笑容,我理解了我们作为药学人的使命担当。
感谢此次三下乡之旅,让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当下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展成果及未来方向,也更加清楚了我们青年一代,生逢百年盛世,更应胸怀千秋伟业,在大有可为的乡村振兴舞台上建功立业,书写与时代同行的青春篇章!
来源:暨南大学“地龙+”中药种养富农志愿服务实践团
文字:但玉鲜、王术
图片:康子轩、林泽敏、彭绮琦、黄咏坛、叶佳惠、陈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