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祁阳综合试验站站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研究员高菊生
前言:红壤是我国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分布在长江以南14个省份,约20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22%。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粘性重,容易板结,如不进行改良,将变成“红色荒漠”。 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研究员高菊生,坚守39年,与长期定位试验打交道,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田间走一走。田间观测、记录、取样、室内分析、资料整理……成为高菊生每天的日常工作。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干的看似平凡实不平凡的工作,一干39年。绿了红土地,白了少年头!
39年坚守,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祁阳站的试验田里,每隔一段距离就见竖起一些碑牌,上面写着“水稻阴离子长期定位试验”(1975年开始)、“水稻种植制度长期定位试验”(1982年开始)、“绿肥替代化肥效果定位试验”(2008年开始)、“绿肥稻草还田效果定位试验”(2012年开始)、“经济绿肥培肥效果定位试验”(2016年开始)……字样,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以下简称“祁阳站”)长期定位试验的缩影。高菊生自1984年到“祁阳站”工作以来,一直与这些长期定位试验打交道,到今年仅仅39年。
高菊生在田间观察水稻试验
农业科研成果是“时间上开出的花朵”,农业科技创新贵在坚持。高菊生39年的坚持,祁阳站成为全国拥有长期定位试验时间最早、数量最多、数据积累最完整的农业综合观测站。祁阳站2001年首批进入国家野外台站;2005年集体当选为“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 2007年被中国农业科学院授予“扎根红土的科技先锋”的荣誉称号;2008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国家现代农业水稻产业体系试验站;2013年获“全国农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7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绿肥产业体系试验站(全国18个站之一);2019年成为农业农村部“五有”(土地、机构、编制、岗位、经费)野外观测站的典范;2020年进入第一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农业农村部)。
长期监测结果为《国家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酸性土壤改良评价技术规范》等国家级规划实施和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为湖南省恢复和发展绿肥、化肥农药减施提供决策依据。2012年湖南省率先在全国出台“关于恢复发展绿肥生产的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湘政办发〔2012〕108号】,有力推动了湖南绿肥生产发展。
2015年利用长期试验结果向农业农村部建议:“减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确保耕地质量和粮食安全”、“充分利用南方冬闲稻田,大力发展绿肥生产” ,引起了农业农村部余欣荣副部长高度重视和批示。
39年坚守,为大地增“绿”,为稻田培肥,足迹遍布湘南桂北
高菊生研究员自2008年开始承担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湘南桂北稻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项目、2017年被农业农村部聘为国家现代农业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祁阳综合实验站站长以来,在国家绿肥首席科学家曹卫东研究员的指导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稻田先后开展“绿肥替、代化肥(氮肥)效果”、“绿肥和稻草还田效果”、“经济绿肥培肥效果研”等定位试验。通过研究,结果表明:绿肥还田主要通过增加碳输入、氮吸收、土壤碱解氮、有机碳含量、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来培肥土壤及维持水稻高产和稳产。绿肥(紫云英)还田(翻压鲜重1500kg/667m2)可以替代20%~40%化学氮肥(水稻减少20%~40%化学氮肥产量不降低)。冬季绿肥还田和绿肥替代20%~40%化学氮肥后,与冬闲相比较,水稻氮素回收率能提高69%~117%。冬种紫云英配合双季稻全年稻草还田较紫云英或稻草单一方式还田,土壤C/N能够提高1.5%~14.6%,且更有利于提高土壤>0.25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39年来,始终坚持“抓生产问题,做基础工作;用先进手段,攻薄弱环节;得综合成果,出专门人才”。做好科研(基础研究)的同时特别注重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为了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大地增“绿”,为稻田培肥,为农民增收,助推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惠及农户家”。近10年来在湘南、桂北推广绿肥360万亩,增收1.26亿元。2019年,根据南方双季稻区各地区水稻生产特点,集成机械播种、机械开沟、春季绿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盛花期机械翻压等绿肥丰产轻简化关键技术并通过建立示范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在湖南永州市的祁阳县、东安县、冷水滩区和衡阳市的祁东县、衡阳县构建“稻-稻-肥”、“稻-再生稻-肥”、“冬季绿肥(留种)+一季稻”等主推清洁生产模式。通过 “稻-稻-肥”模式可减少化肥用量15%~25%、水稻产量增幅在5%~15%之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提高约0.1个等级。“稻-再生稻-肥”模式,通过紫云英还田途径减少农药化肥投入来提高再生稻米附加值,每亩可增效约500元。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增产增效。试验站积极向各示范县(区)各级领导、部门介绍“绿肥+”产业的理念和成功案例,充分展示新时代绿肥产业的发展契机。各示范县(区)推进绿肥产业发展的特色鲜明、成效显著。试验站关于绿肥品种筛选搭配、田间综合管理措施、延长产业链等相关建议均写入《祁阳县2019年绿肥生产工作方案》和《东安县2019年秋冬种生产工作实施方案》等政府文件。本年度共进行技术培训10次,培训种植大户和农技人员300余人,组织专题调研和现场观摩6次。通过系列培训和宣传,区域绿肥推广面积逐年增加。祁阳县、东安县的秋冬绿肥播种面积分别由2017年的17.5万亩、16万亩,2019年分别增加到22.5万亩、19.05万亩。
高菊生在田间观察绿肥(紫云英)生长情况
39年坚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39年来曾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土壤学报》、《作物学报》等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42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66篇);主编《刘更另与红壤地区农业发展》、《红壤双季稻田施肥与可持续利用》、《红壤稻区绿施肥效应及机制》3部、参编《农田土壤培肥》等专著6部;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8年当选祁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2010年当选中国耕作学会理事,2012年被聘为湖南省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技术专家组成员,2016年当选祁阳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2019年当选永州市农学会副理事长。2021年当选永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而这些成绩和荣誉,正是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菊生39年来工作的充分肯定。
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9年坚守,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1995年,中共祁阳县委、祁阳县人民政府在中国农科院红壤站建站三十五周年纪念碑文中写道:“……三湘四水,印上了他们的串串足迹,大地可以作证;寒来暑往,刻下了他们脸上的条条皱纹,时间可以作证;田间地头,回响着他们的循循善诱,人们可以作证;奖状证书,闪耀着醉人的熠熠光辉,历史可以作证!……”碑文中“四个作证”充分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农业科研工作者所做工作的肯定!
2022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时代弘扬和传承“祁阳站精神”,要扎实做好“三个坚守、四个创新”(坚守敬农致用,坚守清贫和寂寞,坚守甘为人梯;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创新理念引领发展,创新技术装备建设,创新机制推动改革)。
39年的坚守,为的是让红壤培肥、大地增“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39年的坚守,正是“执着奋斗,求实创新,情系三农,服务人民——祁阳站精神”的最佳诠释。星光不负追梦人,长期定位试验好比时间上开出的“花朵”,现在正竞相开放,绿肥也已让大地“生金”。新时代,一定要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和现代农业的舞台上展示绿肥新风采。
高菊生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祁阳综合实验站站长。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曾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土壤学报》、《作物学报》等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42篇;主编《刘更另与红壤地区农业发展》、《红壤双季稻田施肥与可持续利用》、《红壤稻区绿施肥效应及机制》3部;参编专著6部;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2008年当选祁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2010年当选中国耕作学会理事,2012年被聘为湖南省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技术专家组成员,2016年当选祁阳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2019年当选永州市农学会副理事长。2021年当选永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