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意画创始人陈金传:
画家、书法家、传意画创始人、中国国礼艺术家、国家非遗传承人、美学风水开创者、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签约艺术家、广州宝城文物经营有限公司签约艺术家......
陈金传先生七十年代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自幼酷爱文艺,醉心于翰墨,绘画与书法双双具佳。陈金传先生从小开始思考、探索中国书画艺术上的发展方向和新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具有强烈个人风格和时代精神的中国书画。作品通过对传统绘画技法的创新、对造型的夸张提炼、对色彩的和谐运用,做到了“书画并重、似与不似、黑白之美 ”,使画作情景交融,具有极强的愉悦感和文学性。经过多年的探索,陈金传先生在形成了强烈个人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创造“传意画”。提出了中国画姓“中”是本质,现代是生命;传承不是重复,创新不离本质等观点。为时代留下艺术宝石,一种创造性的美!
陈金传先生是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鲜明的艺术家。他用一支笔打开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之门。他完全凭着兴趣爱好、自身悟性、无师自通、自学成才。他是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捍卫者,同时也是借古开新创新者。绘画主张“师古法而立我法,才不为古人所囿”。他非名师指点,却吸取了百家精华,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绘画书法风格,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传意画”新画种。他虽经历了诸多辛酸坎坷,却收获了自己的理想;传意画作品传遍大江南北,海内外。陈金传先生其所从事的创造的意义又何止于“传意画”本身!
陈金传先生从学习到铸就自己的艺术观,由不认可的孤独,到慢慢的被书画圈接受,历经了几十年的时间,并走到了时代变迁的这个节点。所以,为自己的学说开宗立派,是应时之识。陈金传先生可能在这个时代成不了最伟大的画家、书法家,但是绝对在历史上会留下一派宗师之名。
个人艺术精品展:
2013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传意画创始人陈金传个人艺术精品展(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2014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传意画创始人陈金传个人艺术精品展(北京吴东魁艺术馆)。
2015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传意画创始人陈金传个人艺术精品展(深圳龙岗文化中心)。......
国礼传意画:
传意画作品多次作为中国国礼赠送给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国家非遗:
非遗传承之路,基于传承,根在创新。不善于传承,创新就没有根基;不善于创新,非遗文化就没有活力。传统文化的根基越深,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的底子就越厚,融合创新的着力点就越多,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非遗文化产业发展首先要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
陈金传先生在书画艺术创作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及为中国艺术发展传承作出的突出贡献,传意画书画并重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公益慈善:
陈老师时刻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积极回报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方面一直身体力行的实践!
海内外已多家高等院校、单位机构、宗祠等永久收藏传意画作品!
曾获国家年度十大公益艺术家!
媒体报道:
陈老师至今已被几十家央级媒体和专业媒体的邀请专访:中央电视台、新华社、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凤凰卫视 、人民代表报、 经济日报、羲之书画报、 人民艺术报......
出版著作:
陈金传先生至今已经出版发行专著、刊物几十种.....
传意画概述:起源
传意画、贵在独创、书画并重、传承创新、弘扬国粹!
今世绘画能者,丹青写真,几如高清摄影,都有绝技。中国书画是文化、是哲学、不是技艺。
然而,却远非中国传统艺术精华,中国书画,不在写真,而在写意,写心,写天人合一。技固重更,更为重要的是,由技而进乎道,一笔一纸后面的文心、文化、文脉,才是终极追求。
如此,才能使睹者循此而悟入人生,去触及天地造化。
传意画按照本身的特点在探索前进的道路,它不大受姊妹艺术动向的影响和干扰,也不完全遵循某些评论家的意旨去从事创作,这正是符合艺术上大家所提倡的“独立自主、创作自由”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的。
传意画从艺术的表现形式、手法、艺术风格上说都是“新潮”的,在艺术上是高水平的,而且可贵的都不是在重复前人或别人的道路,而独自保持不同于众的特色,真正具有独创性的“新型”之作。
传意画汲取传统书画的精华,创造革新,书画并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趣味。这样奇特别致的画面匠心独运,非一般人能够想出来的。一笔一画,意境是如此深邃,显示了深厚旷远的艺术境界。
传意画的可贵之处在于:既尊重传统,又主张创新,所谓师法自然,独辟蹊径,是他的艺术思想核心。脱落实相,参悟自然,笔简意远,遗貌取神。笔简神具,自然潇洒。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
绘画艺术和别的艺术一样,贵在创造,使人看了有新鲜的感觉。如果抄袭别人,不加以[化],完全是别人的面目,尤其一些大名家,大家所熟知的面目,那就不新鲜了,也就不能吸引人,失去艺术的魅力。所以必须推陈出新,从陈的基础上推进一步,化入自己的东西,创造出新的面目来。
创新的问题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自古大家,无有不创新者,创新愈多,家数愈大。时代变化,审美转移,艺术创作需要有一股独辟蹊径的精神力,才能别开生面。
风格:书画并重
“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是传意画追求画面的意境美的绘画观。书情画意是传意画不倦追求的目标,书是无形画,画是有形书。亦字亦画,互为映照,颇具意味。文字与图画两相映照,别有一种自在互动的美感。
传意画营造了从物到心的全部境界。书画交融,心景交融产生意境,所以传意画“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可说是轻车熟路,顺理成章。
纵观古今大家书画,很多人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慨:以书入画,书画同源。中国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传承了千百年,使其历经沧桑而生命力旺盛的原因之一,就是为我们所遵循推出的“书画同源”。它的内涵幽远深邃,是中国书画家的独得之秘。元代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每当读到此语,必会引出我们对书画同源的一些思考。
另外,书画同源从精神层面上谈,都会涉及到意象、阴阳等观点,我们认为这是与书画起源与《周易》相关的。在漫长的书画史上,五代的荆浩、关同,唐代的张旭、怀素,北宋的范宽、李成、郭熙,元代的黄公望、王蒙、倪云林,明代的文微明、徐渭,清代的四王、四僧,现代的黄宾虹……等无不受到《周易》理论所影响……从而中国绘画、书法两者的艺术思想也因为在起源上受到《周易》的一定影响而一脉相承,殊途而同归。
特征:不似之似
传意画作品构图简洁洗练,却令人回味无穷。陈金传先生经过几十年的勤奋研究,进入了属于他自己的自由境地。在作品中,将思想以及感情毫不掩饰的进行描绘。当然,这与陈金传先生的勤奋是分不开的。正是因有了这份勤奋,才为我们呈现出他那令人信服的,充满意境以及新奇的,和光彩夺目的艺术作品。
不似之似,用现在的话来说,即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一极富哲理的艺术论断,揭示了中国传统艺术和传统审美思想的精义,标明了中国绘画审美的最高境界。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一极富哲理的艺术论断,揭示了中国传统艺术和传统审美思想的精义,标明了中国绘画审美的最高境界。
黄宾虹指出:“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意思是说,只有极似又极不似于所描绘的对象的画,才是好画。英雄所见略同,齐白石亦有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说法。石涛曾认为:“书画非小道,世人形似耳。”一般画家所能做到的只是形似,追求形似是小道,真正达到艺术上的“不似之似”才是艺术的大道所在,才值得钦佩。
传意画并没有完全摒弃形,相反,对形的表现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体现“似与不似”的艺术之道。
色彩:阴阳黑白
传意画色彩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八卦图。传意画以极简的笔墨乃至空白或黑团去表现客观物象的存在。一条曲弯的线,便象征着山脉,画水面,常常不着一笔却让人感到如见万顷碧波,一团墨水泼出了人们许多幻觉,也许是远山,也许是丛林,以简概繁以无中生有,如太极图的阴阳鱼,黑鱼白眼,白鱼黑眼,黑中包含着白,白中有蕴藏着黑,黑白相依,黑白相溶。简单的黑白关系道出了传意画的审美真谛。这种审美关系的体现,形成传意画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传意画往往出现大量的空白或墨块,在表层的意义上不仅仅是符合人们的视觉要求,也是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的。就像八卦图中的阴阳鱼,黑白相间,互相生发,蕴育出丰富的审美联想,在黑与白的流动中表现出无限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传意画的独特艺术语言。
生息,黑白之间。陈金传先生是“与众不同”的书画者,他被东方艺术中凝练的气韵所吸引,尝试着、创造着他心中的水墨世界。在黑白之间、在纸笔之间、在形质与神往之间、在情感与表达之间,无数的艺术创作者有着无数种选择,而陈金传先生显然是比较特立独行的一位。
传意画的作品中,除去黑与白以及些许的红色,人们难寻觅到更多其他的色彩。对墨白色的偏爱,在陈金传先生看来,黑色本身是不存在的,它是由多种颜色混合而成的,所以,人们在看到黑色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那些隐于表面视觉之下的、更多的其他色彩。
功能:
传承文化、增值传世、馈赠送礼、改善运势、装饰空间。
独特:
书画同源,源在易学。中国书画艺术,其实是一种符号艺术,起源于《周易》卦爻符号。传意画与《周易》理论、传统秘术、现代科学结合,具有调整气场、规划风水、镇宅消灾、祈福改运、制煞驱邪、招财纳吉等特殊功能。
一幅好的中国书画作品,一是表现易学、易道、易理;二是纯粹以易学、易理、易道作为书画艺术(包括文学、音乐等艺术门类)研究和创作的基础;三是以阴阳、八卦、五行等易学数理作为评判、欣赏、鉴定书画艺术的标尺。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