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元 牛洪霞 图/桐庐文旅局
日前,从全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通报会上获悉,桐庐三季度“微改造、精提升”工作成绩优异,综合评价指数获得全省第二、杭州市第一的好成绩。
桐庐微改造系统2022年已入库项目332个,截至10月底,全县微改精提项目投资14.6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4.85亿元,当年实际完成率达101.3%。
2021年,桐庐列入全省“微改造、精提升”试点县,工作开展以来,桐庐的成绩一直处于省市前列,这与该县坚持聚焦做好旅游业“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密不可分。
桐庐从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体验感入手,突出软件和硬件结合、内部和外部结合、线上和线下结合,以现有资源、项目为基础,全面开展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目的地及旅游接待场所的“微改造、精提升”,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挖掘美丽底板 书写新蝶变
在合村乡的小镇客厅,走进一楼的大厅是以旅游咨询、展示接待、阅读休闲、网红日料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走上二楼,是合村乡运动项目体验区,体验合村乡特有的山地运动旅游项目——激情滑雪;三楼则是中式餐饮服务区,在这里,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还可以欣赏竹溪美景。
很多来合村的游客,都因季节原因而没有能滑一场雪深感遗憾。“引入大型滑雪设备,感受一年四季可以滑雪的乐趣。”合村乡党委书记夏敏介绍小镇客厅不仅“颜值”高,而且非常“有趣”。这里运用智能科技,游客可一站式畅玩合村山地运动项目,交互投影仪结合的攀岩墙体验攀岩乐趣;利用LED曲面屏和体感识别技术,游客展开双臂即可体验滑翔带来的乐趣。“一键智慧游”系统,搭配合村手绘地图,有“找景点”“找乡村”“找民宿”“找美食”等模块,正在创建“浙江省运动休闲小镇”的合村乡通过一些微改造,更加凸显它“运动”的特质,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水杉大道、艺术稻田、富春绿道、乡村会客厅……走进桐庐县梅蓉村,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田园风光、浓郁的田园艺术,诗意的田园生活,让人流连忘返。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梅蓉村正通过不断挖掘乡土文化、推进艺术乡建,打造出富春江桐庐段的“黄金左岸”。
“我们把村里的罗家大屋整修成了艺术展厅,把王家大礼堂改造成了雕塑创作营地,艺术气息越来越浓了。”桐庐县桐君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潘萍萍说。
“以往只是油菜花开的季节来梅蓉走走,但现在一年四季的梅蓉都让人惊喜。”桐庐市民小蔡笑称梅蓉已成为她接待亲友团的必选点位。
此外,桐庐还开启了桐君山、大奇山、红灯笼外婆家、严子陵钓台等传统地标景区的美颜模式。同步提升宋韵生活百匠文化村深澳村、慢生活体验区芦茨村等一批“富春山居”实景村落。建设桐君中药非遗主题旅游公园、范仲淹纪念馆、桐庐全域旅游服务中心等一批文旅新地标,这些微微改变的“容颜”正迸发出新的活力。
聚焦体验感 迸发新活力
日前,多次来桐庐富春江镇芦茨村的游客又发现了“新大陆”,在芦茨村溪对岸,一处“芦茨艺术田野”夺人眼球。
“总用地面积约28000平方米,在保持地块现状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功能布局、景观建设等手段进行艺术化改造,打造临溪临崖景观、艺术菜园、音乐草坪、游步道、曲艺台等20余项内容。”富春江镇慢管委方向利介绍,这个原本是荒地和菜园的地方通过微改造,成为一个绿草如茵、曲径通幽的避暑游玩胜地。
今年5月,艺术田野项目部分区块成功招引了山野轻奢露营项目,8月初,“水岸芦茨乌托邦营地”通过举办七夕音乐会后正式对广大游客开放。作为时下较火的休闲方式,营地的微改造精准定位游客需求,设置大天幕,10组高端露营帐篷吸引了不少游客。此外这里还配套一家美式西餐厅,营地烧烤区域配有户外烧烤架、进口瓦斯炉等户外灶具,也为露营爱好者提供了方便。
凭借“美丽”这个核心优势,桐庐将全域旅游作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最佳途径。而“微改造、精提升”在做好深度转化文章上,桐庐也有不少案例。
11月19日,桐庐莪山畲族乡龙峰民族村以“曲韵龙峰 共富畲乡”为主题举办了第五届红曲酒开酒节。开酒节当天,四方宾客们身披畲族彩带,在龙峰民族村的红街上品味麻糍、乌米饭、油豆腐、油芰等畲族风味小吃。
今年以来,在“微改造 精提升”目标指引下,龙峰民族村在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基础上注入当地畲元素,打造全新的红街畲寨。通过融入特色景观小品、开设红曲酒非遗工坊、市场化运作“高山流水”长桌宴、开辟室外活动空间,营造了独具一格的民族乡村旅游氛围,活动当天游客达到2000人,旅游收入超8万元。
更多从“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入手,更多从游客的体验感受来进行改变,
桐庐城南仁智村开起了露营工业咖啡馆,工业风的装修,坦克、冲浪板、摩托的展示,随处一站,就超级“出片”,使原本匆匆走过的游客,都能在此“停留”;荻浦花海通过“花卉观光、星空露营、野趣玩乐、夜间消费”等多元互动吸引游客;凤川街道三鑫村肖岭的一处闲置房通过改造,成为了“忆玖捌七”怀旧主题餐馆,发起人就是本地的4位返乡创业的“80后”。
织好文化网 解锁新创意
在微改造中,一批闲置旧宅、废弃工厂、废弃草棚等资源被盘活,而更深层次的是对当地文化基因的解码。
桐庐创建浙江省钱塘江诗路文化(富春山水)生态文化传承保护区。组建专家团队,加大对桐庐诗词文化、隐逸文化、中医药文化、越剧、剪纸等特色文化的传承保护,整理文化元素清单209项,重点18项。其中,方家洲遗址、快递精神、严子陵传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文化基因解码项目;桐君文化、快递精神、范仲淹文化入选为浙江省文化标识培育项目。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在绝美“出圈”的2022年央视春晚节目《忆江南》中,演员一边吟唱陆游的诗篇《鹊桥仙》,一边穿行于高科技再现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中,人在画中游。
诗中的“钓台”就是桐庐富春江上的严子陵。如今,《富春山居图》实景地有了打开的新方式,这一切都得益于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
桐庐开展文化塑形赋能,深度挖掘严子陵隐逸文化,撰写《还有富春山》剧本,以整个钓台景区和富春山为背景和舞台,以纵向画轴展开的方式,推出了《还有富春山》沉浸式山水戏剧场,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读诗”。
而持续擦亮“忆江南·富春山居游”品牌,需要对桐庐文旅资源再一次进行打捞、解构、重组和表达。“忆江南·戏曲盲盒”的产品上线,就是一次有力的尝试。
今年夏天,江南镇深澳村选出10余个古建筑点位,打造成一个个形式各异的盲盒剧场,同时邀请戏曲名家分时段演出戏曲名段,让游客走进古村落,了解当地文化。
在怀素堂,身着妍丽戏服的演员,轻迈莲步,或是婉转吟唱,或是即兴互动,游走于看客之间。古建筑之中,有机融合了戏曲、古村落、盲盒游戏、艺术装置、戏迷沙龙、文化创意、教育普及等创意元素,共同烘焙出全方位、立体式、多互动的戏曲体验。
桐庐开展桐庐山水艺术季、翙岗村动漫艺术节、白云村民谣音乐节、深澳村“盲盒戏曲周”等乡村文化艺术活动20余场,带动乡村旅游收入16.4亿元。
桐庐县“艺术赋能乡村振兴”项目被列入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领航项目,也成为浙江省文旅赋能共同富裕的特色案例。
而这些流量让当地的村民兴奋不已,大家纷纷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民宿,卖起了土货,找到了那把打开共同富裕大门的金钥匙。
2021年桐庐全年接待游客531.7万人次,同比增长11.6%;全社会旅游收入达94.2亿元,同比增长18.5%。
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31万人次,同比增长16.61%;乡村旅游收入达16.4亿元,同比增长15.84%。
沉浸式新业态,让文旅融合发展最终回归到体验经济上,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也让游客进一步提高消费频次、延长停留时间、提升满意度,迸发出强劲的产业价值,更好地激活文旅“共富细胞”。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