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简介
刘新旗,1962年9月生,1996年于日本国立东京农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日本国立食品综合研究所博士后,在日本从事植物蛋白研究20多年,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2011年中组部第五批引进人才、国家特聘专家,前中粮集团首席科学家。现任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生物工学、蛋白质工学研究,在国际生物界享有盛誉。回国后先后主持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等项目,对大豆蛋白及肽的精制、筛选和提纯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推广。目前多个项目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并服务于全国相关企业,提高了大豆蛋白加工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高营养价值蛋白系列产品的生产加工和优质供给。
在当今营养健康领域,刘新旗教授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被称之为“中国肽之父”。长期以来,刘新旗在科研征程上不停地探索奋斗创新,他的人生价值在奋斗中升华。在追求超越、勇攀高峰的刘新旗,正以昂扬的士气、饱满的热情、实干的精神、矫健的身姿,一如既往地在新的营养健康学研究中探索前行。
刘新旗教授是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著名营养健康学家。1983年毕业于中国郑州粮食学院粮油储藏专业,1987年公派赴日留学,1996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获博士学位,后进入日本国立食品综合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入选中组部重点人才计划,2011年3月回国,任中粮集团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首席科学家,2014年任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2014年入选《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2019年入选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2021年获第十二届发明创业人物奖,2022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社会职务兼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医食品评审专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副理事长、国家现代农业与食品前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精准肿瘤营养学组顾问、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用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功能食品分会委员、国家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理事、美国化学会会员、日本食品科技学会会员等。
刘新旗教授承担了“高油高蛋白油料水酶法同时提制油脂、蛋白及肽的关键技术研究”以及“食品专用蛋白基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两项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华传统谷物食品工业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等,发表学术论文和出版著作百余篇,授权国际及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2015年以来,培养研究生近60人,为首都食品科学和食品安全领域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应用型专业人才。
刘新旗教授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蛋白质的分子构造及营养功能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老年人体内的脂肪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等消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提出了老年人的饮食结构要根据老年人的体能变化来设定饮食和产品的理念和观点。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0年前后,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4亿,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老年人基础代谢、咀嚼、吞咽、消化能力下降,几乎所有的老年人都会发生蛋白质营养缺乏问题。体内蛋白质缺少就要分解消耗自身的肌肉来维持代谢,导致“负氮平衡”,并进一步造成常见的老年退行性肌肉萎缩,最终失去行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给每个家庭、社会及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实施营养综合干预,是目前国家和整个社会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我国目前几乎没有适合于老年人吸收的蛋白质食品。小分子大豆肽作为老年人蛋白补充食品在预防和改善老年人肌肉萎缩、提高老年人健康已被国内外广泛认可。刘新旗教授建成了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1500吨大豆肽生产线三条,完成了多项万吨大豆蛋白生产线改造,实现了小分子大豆肽规模化、稳态化生产。项目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五年,为60多家应用企业新增产值70多亿元、利润15亿元。相关技术成果分别获2018和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2018和2020年中国发明协会、2018年中国粮油学会一等奖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刘新旗教授研发小分子蛋白肽系列产品,填补了我国营养学对老龄化影响的空白;有效地解决了老年人优质蛋白质的补充问题;缓解了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社会矛盾。同时,作为快速补充蛋白的肠内营养制剂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已进入多家医院,在改善病人蛋白质营养缺乏,提高术后恢复方面的效果得到了高度认可和评价。该技术与产品在应对全国老龄化社会中出现的肌肉萎缩等健康问题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及巨大的社会效益。
目前刘新旗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继续深耕植物蛋白加工与营养食品开发领域,着力研究如何提高农作物直接作为食品走向餐桌的比例,开发利用新的蛋白质资源。党中央、国务院在“两会”期间指出“向森林、向江河湖海、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动物植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发展植物蛋白替代肉产品是目前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营养健康问题的最佳方案。植物蛋白替代肉是植物蛋白经组织化等工艺制成的具有类似于动物肉组织结构的产品,也被称为“植物肉”。肉制品为人类提供的动物蛋白,完全可以由植物肉的大豆蛋白、豌豆蛋白、小麦蛋白、海藻蛋白等蛋白源替代,植物蛋白具有低脂肪、高蛋白、零胆固醇、零抗生素等优点。植物肉是一款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的传统肉类替代品。动物在生长中仅摄入饲料的1/4蛋白成为食物走向餐桌,其余3/4则由于动物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物转化无法获取。
为了使目前的耕地养活更多的人口,提高农作物直接作为食品走向餐桌的比例,发展植物蛋白替代肉产品是目前最佳的解决方案。2020年肯德基、星巴克等餐饮巨头相继在中国市场推出植物肉菜单,国内许多企业也宣布进入该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当前,国内植物肉产业整体竞争力较弱,产品技术落后于国外发达水平。多数企业生产的仍是口感粗糙的豆制品、素肉,主要以豆粉、大豆蛋白、小麦蛋白等为生产原料,采用挤压膨化等方法进行简单加工,虽然模仿肉制品的味道与外形,但实际口感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质构松散、韧性不足的缺陷,且植物蛋白固有的不良气味无法去除。众多国内外企业都开始重视植物肉产品质构与风味的开发,但是加工工艺对植物肉的营养与消化特性影响尚不明确,加工过程中可能形成的风险化合物的条件尚无系统研究。此外,目前植物肉汉堡产品在味道与外形上与传统汉堡模仿相似,但经过中国市场验证,不符合中国消费习惯,已逐渐退出市场。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开发出符合中国饮食烹饪习惯的植物肉,比如炒菜、炖煮用的肉片、肉块。刘新旗教授带领团队连续攻克多项加工技术,开发了以植物蛋白为主,色泽和形态逼真、弹性多汁、风味相近、营养均衡且符合中国特色烹饪场景的植物肉产品,并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条万吨级大块植物肉智能化生产线。
刘新旗教授开发的植物肉产品真正能够进入我国消费者的餐桌,保障我国人民的蛋白质摄入量,减少对动物蛋白质的依赖程度,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同时也为植物蛋白质的开发及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前景,提高和确立我国在农产品植物蛋白深加工技术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