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研服务到临床应用,从肿瘤伴随诊断到MRD、早筛,中国肿瘤分子诊断市场商业化场景层出不穷,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进入2022年,肿瘤分子诊断市场呈现出更冷静、理性、成熟的趋势,“冷静”成为关键词。行业泡沫逐渐撇清,业内企业纷纷沉心屏气,专注提升内核实力,纵向修炼核心技术,横向加速拓展产品线,头部企业的成长进一步加快。
9月26日,臻和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是肿瘤分子诊断行业内久违的重磅事件,激起了一片浪花。
臻和科技一直是资本市场看重的香饽饽。目前,臻和科技一共完成了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经纬创投、正心谷资本、辰德资本、雅惠投资、中金资本、Hillhouse、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凯风创投、建信股权及泰康人寿等明星机构。公司E轮融资金额超过了10亿元。
在行业沉静期,头部企业的一举一动往往格外引人关注,臻和科技是否找到了肿瘤分子诊断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如何为行业带来新增量?且看臻和科技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收入增长可观,现金可支撑未来三年的研发及市场拓展
“烧钱”是肿瘤分子诊断行业的标签之一。特别是近两年,营收数据似乎成了卡住肿瘤分子诊断尤其是肿瘤NGS企业发展的一道难关。
臻和科技是中国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行业头部企业中收入增长率最高的企业之一,即便是在疫情影响下,增速也超过20%。公司在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1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分别为3.04亿人民币、3.93亿人民币、1.71亿人民币及2.07亿人民币。在2020年-2021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9.2%,增长可观。
其中,在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臻和科技分别为20585名、27304名、15257名癌症患者提供了诊断及检测服务。在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于进院业务模式下销售核心产品Genecast IVD–KNBP产生的收入分别为660万元及480万元。在2020年、2021年及2022年6月30日,公司进院业务分别共有16家、35家及40家医院客户。
无论是服务患者数量,Genecast IVD–KNBP在进院模式下产生的收入,还是公司进院业务,都保持了持续的增长,证明臻和科技具备强大的增长能力。
在毛利上,臻和科技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分别为2.09亿元人民币、2.63亿元人民币及1.24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分别为68.6%、66.9%及59.8%。同时公司经调整(去除优先股减值调整和股份支付等非经营项目调整)净亏损在2020年是1.60亿元人民币,亏损低于行业一般水平。
从研发支出和销售支出占收入的比例来看,臻和科技的现金燃烧率也并不高。
在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1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臻和科技的研发支出分别为1.37亿元人民币、1.76亿元人民币、0.80亿元人民币及1.02亿元人民币,销售及营销支出分别为1.87亿元人民币、2.53亿元人民币、1.19亿元人民币、1.28亿元人民币。
可以看出,臻和科技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推出的单项产品或服务的研发开支占收入的比例,以及于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营销开支以及行政开支占收入的比例在业界属于较低水平。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7.1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臻和科技的运营效率在中国业内属最高的之一。
结合公司较低的现金燃烧率,充裕的现金流,以及随着规模化效应扩大,企业运营效率也会随之提升,公司管理层预测,现有现金流能够支撑公司未来至少三年的研发及市场拓展需要。可以期待臻和科技在市场上确立领导地位,并率先突破盈利困境。
广覆盖、深布局,占据肿瘤预后及监测市场最大份额
在行业发展初期,伴随诊断业务是多数肿瘤分子诊断企业的第一落脚点。近几年,随着伴随诊断市场逐渐定型,从伴随诊断到MRD检测,再到癌症早筛成为肿瘤精准医疗企业的必经之路,MRD及早筛近来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企业重金押注。
现在,加快应用场景广覆盖,同时在MRD等重点场景上进行差异化布局成为了肿瘤分子诊断企业间的关键竞争策略。
可以发现,全面覆盖、差异化布局正是臻和科技的显著特征。
臻和科技围绕癌症诊疗全周期,包含分子诊断全流程,除了基于NGS平台的检测,公司还自主开发了针对多重免疫组化、数字病理学等检测和服务,全面覆盖了用药指导、预后及监测和早筛三大应用场景,推出了涵盖20多种癌症类型的20项商业化产品及服务,还有18项在研产品和服务,包括12项IVD产品。在LDT业务上,公司为中国829家医院的超过8.3万名患者提供检测服务,2021年在中国基于NGS的肿瘤分子诊断LDT市场的市场份额为9.0%。
同时,通过License in、收购的方式,公司把受到多个权威国际诊疗指南推荐的MammaPrint®、Immunoscore®、Tissue of Origin®产品收入囊中,将诊断产品的应用拓展至癌症治疗的全周期。
臻和科技商业化产品及服务
臻和科技也是少数成功推出一体化一站式进院解决方案的企业,解决了由于实验室建设经验缺乏、人员配置不足、获批试剂盒有限而导致的NGS产品进院痛点,提供了从样本制备到报告生成的全自动、一站式、简单易用解决方案。
底层技术实力是肿瘤分子诊断企业的价值锚点。臻和科技已在技术研发上构建了完善的护城河,包括领先的DNA突变测序技术、RNA提取及测序技术、基于MinerVa®技术平台的MRD检测技术、DNA甲基化测序技术、多重免疫组化技术、数字病理学技术等。
截止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中国共有839家医院使用、7140名医生订购了臻和科技的产品及服务。
肿瘤预后及监测市场占有率达36.8%,有望建立MRD领导地位
在预后监测业务上,臻和科技是首个推出基于MRD技术进行癌症术后复发与预后监测服务的公司,目前拥有5款商业化癌症预后及监测产品,数量居中国首位。
并且,招股书显示,按照2021年基于NGS的预后及监测的收入计,臻和科技在肿瘤预后及监测市场的占有份额最大,达到36.8%,同时,臻和也是微小残留病灶(MRD)技术主导的预后和监测赛道的行业先行者和龙头企业。共有361家医院订购、1539名医生推荐,逾10000名患者使用了臻和科技的预后及监测服务。
臻和科技也是第一家商业化MRD检测服务的公司。2020年11月,公司依托专利的MinerVa®平台及独特的算法推出了非小细胞肺癌MRD检测产品「朗微博」;2022年2月,公司推出了结直肠癌MRD检测产品「畅微博」;2022年6月推出了泛癌种MRD检测产品「微适博」。
基于市场成熟度和商业化难度,臻和科技选择了MRD作为发力的主要方向。MRD检测为治疗后癌症患者检测癌症复发提供了及时、准确、有效的监测手段。随着医生对MRD检测的重要性的认知持续增加,MRD检测在中国将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并且,相较早筛,虽然早筛天花板更高,但在技术突破、市场教育上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企业长期、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而MRD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临床的刚需程度更高,能够比早筛更快产出商业化价值。
臻和科技用于MRD检测的MinerVa®平台使用创新的联合概率模型(基于数千个ctDNA样本收集的数据构建)以抑制序列噪声,从而实现高特异性的超低频突变检测。其样本级检测极限低至ctDNA分数的0.008%,并在分析性能验证中保持超过99.5%的高特异性。
MRD在临床落地的关键在于临床证据积累。MRD检测需要更长时间的动态随访,收集更高质量的临床数据,才能有力证明MRD的临床价值。
臻和科技是中国首家积累肺癌MRD检测临床数据的公司,也是首家在MRD市场开展前瞻性干预性临床试验并发布大规模前瞻性队列MRD数据的公司。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数据显示,公司LUNGCA队列拥有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肺癌患者队列规模。
同时,公司也与豪森药业合作,在中国34个临床中心开展APEX研究,是首个针对非小细胞肺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方案的前瞻性MRD分层III期试验。
早筛潜在受众广,蛰伏期后将迎来千亿蓝海
基于NGS的液体活检等新兴技术能较影像学检查提前检测出肿瘤释放入血的ctDNA,驱动癌症早筛市场热度日益攀升。癌症早筛潜在受众人群广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1年中国的早期筛查目标人群为4.34亿人,预计于2030年将增至5.53亿人。虽说癌症早筛受成本、市场认知、技术限制,正处于蛰伏期,但肯定是千亿蓝海市场。
针对癌症早筛,臻和科技早在2018年就已前瞻性布局,开发了DNA甲基化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算法模型,目前有多款早筛产品在研发中。公司推出的遗传筛查LDT服务“源适博”,是基于NGS技术的早期筛查检测,通过对实体瘤中逾50种遗传性肿瘤综合症进行多基因鉴定,为高风险群体提供癌症风险评估。
着眼免疫治疗机遇,首批提供基于血液的TMB及MSI检测
肿瘤指导用药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突变和生物标志物,判断出患者是否对靶向治疗敏感。在用药指导业务上,臻和科技成功推出了核心产品Genecast IVD–KNBP及其他10项LDT服务。
臻和科技抓住了精准治疗从靶向治疗向免疫治疗转变的窗口期。免疫治疗药物对用药指导的需求并不比靶向药弱,随着药企开发PD-(L)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的热情不断升高,TMB、MSI等标志物与免疫治疗药物的疗效关系被发现,肿瘤指导用药也随之在免疫治疗市场迎来了发展高峰,MSL、TMB成为了免疫指导用药的新星。
臻和科技是中国第一家开发全面免疫治疗功效预测服务的肿瘤分子诊断企业,也是首批提供基于血液的TMB及MSI检测的企业。
行业未来如何演进?看点在MRD和早筛
从2015年精准医疗概念提出,到2016年火热,再到2020年掀起发展新高潮,肿瘤分子诊断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但行业的巨大潜力仍未完全释放。
中国是全球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且预计未来将继续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的癌症发病人数由2016年的410万例增至2021年的470万例,年复合增长率为2.9%,预计将于2026年增至530万例,2021年至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5%,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580万例,2026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3%。
居高不下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受限于传统化学疗法效果不佳,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渗透率不足等因素,驱动肿瘤分子诊断市场不断扩容,催生了庞大的肿瘤指导用药、早筛和预后监测市场。
肿瘤分子诊断也已是政策关注的重点板块。2018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原发性肺癌等18个肿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的通知》,表明采用基于IVD的治疗选择已成为主流趋势。国家药监局于2018年7月首次批准基于NGS的IVD产品用于治疗选择以来,已逐步放开有关产品的审批。此外, 2022年1月颁布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支持发展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用于疾病筛查和治疗选择。
临床需求旺盛,政策支持,同时随着NGS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肿瘤分子诊断的临床应用将更加普及,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1年中国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潜在市场总额为2712亿元人民币,2030年潜在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611亿元人民币,其中2030年基于治疗选择场景的NGS的肿瘤分子诊断在中国的渗透率将达到68.7%。
目前,NGS的肿瘤分子诊断行业在中国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竞争日趋激烈,商业模式复杂,大部分收入依赖于肿瘤指导用药业务。在技术进步、临床需求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市场正在向预后及监测、早期筛查等领域延伸。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肿瘤指导用药业务是明日黄花。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肿瘤市场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渗透率分别为32.5%及7.1%,远低于全球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渗透率61.0%及23.4%,这表明中国肿瘤指导用药市场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基于免疫治疗的指导用药。据悉,2021年基于NGS的治疗选择场景的肿瘤分子诊断在中国的渗透率为13.4%,预计到2030年在中国的渗透率将达到68.7%。
总的来看,预后及监测、早筛、指导用药三大应用场景都还有广阔的成长空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2030年,肿瘤指导用药产品和服务的潜在市场总额为456亿元人民币,预后及监测的潜在市场总额为1942亿元人民币,癌症早筛的潜在市场总额为3213亿元人民币。
臻和科技是中国肿瘤分子诊断市场的深度参与者。未来,中国肿瘤分子诊断市场将持续纵深发展,瞄准肿瘤诊疗全周期进行全面布局是长期机会。臻和科技的上市,是优化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大事件,接下来,臻和科技将在全周期布局、技术、院内市场、支付等方面继续实现突破,为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