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与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也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谁来主导?如何推动?钱从哪儿来?后期运营怎么办?很多小区加装电梯难在了“第一步”、卡在了“第一里”。但是在武汉市武昌区杨园街道理工大水运社区,已有18个单元加装了电梯。一部部电梯腾空而起,一点点民意暖心汇聚,在这背后,是人大代表与街道、社区充分同商共治,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先行先试、不断创新的结果。
白秀琴代表在接待选民时发言
决策共谋,汇聚民声民情民意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高层住户积极,中层住户犹豫,低层住户“习惯性反对”,担心遮光、有噪音;费用如何分摊?楼宇是否具备加装条件……种种疑虑,加大安装难度。为此,街道及社区创新性打造了“迷你网格”。“建立起‘社区-网格-微网格’三级网络,将社区4个大网格划分成44个迷你网格,吸纳下沉党员、业委会成员、居民志愿者等为义务网格员,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社区书记陈勇说道。
区人大代表、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教授白秀琴作为理工大水运社区的居民,在了解到加装电梯的困难后,主动站出来,参与“家长里短议事会”等议事平台,提交闭会期间关于协调理工大水运社区联盟小区加装电梯的代表建议, 推动街道、学校、社区和居民代表四方联动,深度对接。杨园街道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对电梯设计、施工安全等进行集中论证,并请区政府办协调房管、消防、建设局等8个部门联合勘探的证明,出具所在单元加装电梯安全合规的鉴定书。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一件惠及民生的好事,如何在为民谋福利中最大限度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是我一直在探索的”白秀琴代表对记者说“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我参加了多次有关加装电梯的议事会,许多居民代表就电梯建设、费用分摊、后期运维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我也深受启发,并将这些建议已经通过区人大代表闭会建议形式立案办理,接下来的办理过程我也会全程参与和监督,与居民共同将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白秀琴代表参与“家长里短”议事会
发展共建,推动集智集资集力
理工大水运社区退休党员、“平安合伙人”陈定方教授是最早提出加装电梯的居民之一,他运用专业特长,以业主实际居住人数和楼层阶梯数作为变量,建立起费用分摊计算的数学模型(简称“陈氏定律”)。为确保公正透明,每户实住人数按月(或季度)进行核定校正,左邻右舍迅速达成共识。
为解决受老楼结构限制,电梯停靠的每个楼层面临“不上不下”的问题,临时党支部积极动员党员承包楼栋变身小区“红色管家”,每个楼栋推选出3名党员代表组成党员先锋队,带领居民志愿者,依托“党员流动办公桌”开展轮值服务,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并征集意见。最终在陈定方教授的带领下,群策群力研究出了平层设计方式,即电梯候机平台与房屋地面保持一致,在候机平台与居民阳台之间增加一条通道,很好解决了一梯到家的问题,居民纷纷表示支持。
建设共管,打造宜居宜业社区
2020年11月底,首批5部电梯交付使用,居民们终于住上了电梯房,60户居民可以坐电梯上下楼。这个好消息极大鼓舞了其他有意愿加装电梯的小区居民。街道也着手从前期准备、建设安装、运营维护等方面总结形成一套可复制经验在全街推广。
理工大社区“加装电梯自治协会”应运而生,协会成员由各楼栋代表组成,会长副会长由居民投票选举产生。一批社会组织和居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以主人翁意识参与电梯加装全过程,成为电梯安装的设计师、规划师和监理师。大家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主动承担起意见征询、沟通协商、费用收取、手续办理等各类事项,定期向居民通报进展情况和费用使用情况,有力推动了“旧楼加梯”行动。
“共同缔造的核心是共同,基础在社区,群众为主体。”市人大代表、杨园街道主要负责人高思诚表示,街道在加装电梯过程中,搭平台、做纽带、建桥梁,践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理念,鼓励代表献策、激发群众参与、凝聚多方共识、塑造“共同缔造”精神,持续用力回应社区居民“幸福落地”的美好期待。目前该社区居民同意加装电梯共24部,已完工18部,6部正在施工中,预计年前可投入使用。
通讯员:丁赛、柳杉沙、余昊、程青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