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的腿快疼死了!是不是要烂掉了?”62岁的孙大爷被家人紧急送医时,左小腿苍白冰冷,连足背动脉搏动都摸不到了。更让人揪心的是,他1个月之前因脑梗塞留下左腿无力的后遗症,如今又遭遇“致命一击”。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雪上加霜”?医生团队如何与时间赛跑,从死神手中救回他的腿?
【“祸不单行”:脑梗之后左腿剧痛,一查竟是血管堵死了】
孙大爷家住安徽利辛县,1个月前突发脑梗塞,右侧大脑颞叶、额顶叶受损,导致左侧肢体肌力下降到3级(抬手臂、抬腿都困难),一直在康复科锻炼。可就在1周之前,他的左小腿突然开始疼痛,休息后也无法缓解,脚趾还慢慢变得苍白、发凉。

当地医院紧急做了双下肢血管CTA,结果让医生倒吸一口凉气:左侧髂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从大腿根部到膝盖后方,多处血管被血栓堵死了! 医生说:“再拖下去,左腿可能缺血坏死,只能截肢!”
家人赶紧带着检查报告来到我院。门诊医生查体发现:孙大爷左足背皮肤苍白如纸,皮肤温度比右腿低2℃,足背动脉搏动完全消失——这是典型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属于血管外科急症,黄金治疗时间窗仅仅6-8小时!
【揪出“真凶”:房颤不抗凝,血栓到处“跑”】
为什么好端端的血管会突然堵死?追问病史,医生发现了关键线索:孙大爷有5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却从未规律吃抗凝药!
“房颤时,心房跳得又快又乱,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就像‘定时炸弹’,可随血流堵到大脑(引发脑梗)、肾脏(肾栓塞),或下肢动脉(导致肢体缺血)。”徐主任解释,孙大爷1个月前的脑梗塞,很可能也是房颤血栓脱落引起的;这次下肢动脉栓塞,更是“同一个病因的再次爆发”!结合进一步检查,诊断明确:左下肢多节段动脉栓塞、脑梗塞后遗症、阵发性房颤。

【生死时速:介入手术“抽血栓+通管”,3小时打通“生命通道”】
医生团队迅速制定方案:在局部麻醉下,通过微创介入手术开通闭塞血管。在孙大爷右侧股动脉穿刺,送入导管和导丝,精准抵达左侧髂动脉闭塞段。造影显示:髂总动脉到腘动脉,长约30厘米的血管完全堵死,远端小腿动脉几乎不显影!
团队决定采用“双入路技术”:
1.血栓抽吸:用特制吸栓导管反复抽吸,抽出堵出髂动脉的血栓;
2.球囊扩张:对狭窄段血管用球囊“撑开”;
3.支架置入:在髂动脉、股动脉重度狭窄处植入支架,确保血管长期通畅。
3小时后,造影显示:闭塞血管全线开通,血流直达足背!孙大爷当即感觉左小腿“暖过来了”,疼痛明显缓解。术后复查,左足背动脉搏动恢复,皮肤颜色和温度逐渐正常。

【医生提醒:这3类人是“血栓高危人群”,出现4个信号赶紧就医!】
1.房颤/心脏瓣膜病患者:心房血栓脱落是最常见病因;
2.动脉硬化人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的地方易形成“原位血栓”;
3.长期卧床/术后患者:血流缓慢+高凝状态,易引发血栓。
下肢动脉栓塞“4大信号”,别等截肢才发现!
1.疼痛:突发下肢剧烈疼痛,活动后加重;
2.苍白:皮肤苍白、发绀,脚趾尤明显;
3.发凉:患肢皮肤温度降低,摸起来“冰凉”;
4.脉搏: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出现以上任何一个症状,都要立即拨打120!下肢动脉栓塞黄金治疗时间窗只有6-8小时,每延误1小时,截肢风险增加10%!”
【术后启示:房颤患者务必做好“抗凝”,别让血栓“再添乱”】
孙大爷术后恢复顺利,左腿疼痛消失,足背动脉搏动有力,1周后就能拄拐行走。但医生特别叮嘱:“保命的关键在‘后续治疗’——房颤不控制,血栓还会脱落造成血管堵塞!”从脑梗塞到下肢动脉栓塞,孙大爷的经历警示我们:房颤不是“小毛病”,血栓栓塞可致命! 若您或家人有房颤、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史,千万记得:定期查血管、规范吃抗凝药、出现肢体疼痛发凉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2
曾几何时,半口牙缺失的修复对于众多患者而言,宛如一场艰难且漫长的战役11月7日,北京极简口腔学术报告厅内气氛热烈,“全球口腔数字化 + AI 产业链...
在现代人日益关注睡眠质量的今天,一款来自中国的“睡觉抱枕”正悄然走进全球用户的卧室,成为跨越文化与地域的“睡眠新宠&rdqu...
11月5日,广州具身智能与无人智能数据采集训练场签约仪式暨第二期论坛在广州大学黄埔校区成功举办本次签约仪式受到政府、高校及行业企业的高度关注以及来自国地共建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