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南京市秦淮区杭凯敬老仁爱工作室联合南京自然医学会艺术疗法分会主办,宜兴竹泉精舍鼎力支持、南京正念中心协办的「深眠之旅」睡眠与情绪正念公益疗养营在江苏宜兴的青山竹海间温情举行。这场为期两天的身心疗愈之旅,吸引了来自南京各县区的参与者,在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环境中,通过系统化的正念练习与传统文化智慧,深入探索睡眠的本质,释放长期积压的情绪压力,唤醒内在的宁静与自愈力。

第一天:在古刹竹林中安顿身心
清晨九点,学员们陆续抵达坐落于群山环抱中的宜兴竹泉精舍。这里翠竹成林,空气清冽,溪水潺潺,仿佛一处隐世桃源。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大家有序办理入住,放下行囊,也悄然卸下心头的重负。
上午九点半,首场活动“正念观赏古刹”在一座千年古寺中展开。在导师的引导下,学员们放慢脚步,以觉知之眼观察飞檐斗拱、斑驳石阶与袅袅青烟,全然的“在场”。许多人表示,这是第一次真正“看见”一座古刹——不仅用眼睛,更用心去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沉静与禅意,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内心的躁动也随之平息。

随后,大家步入幽深竹林,开启“竹林正念行走”。脚踩蜿蜒的步道,耳听风过竹梢的沙沙声,鼻嗅泥土与青叶的芬芳。在导师的带领下,每一步都成为觉知的对象,行走不再是抵达目的地的手段,而是一场与自然、与自我深度连接的仪式。一位学员感慨:“原来走路也可以这么安静、这么清醒。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我’,而是风、是竹、是这片林子的一部分。”
中午的“三餐有素”环节,是一场关于食物的正念修行。素斋虽简,却色香味俱全。在止语中,学员们细细咀嚼每一口饭菜,感受米粒的甘甜、蔬菜的清鲜,重新建立与食物的真实链接。这份专注与感恩,让一顿普通的午餐变得意味深长。
午间正念午休,倡导“一心做一事”——既然睡觉,就全然地睡。在静谧的环境中,身体得以真正放松,为下午的课程积蓄能量。

下午的“正念好课”由国学文化传承讲师、执业中药师梅爱东老师主讲。她深入解读《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中的“冬藏”智慧,引导学员理解冬季不仅是自然的收藏时节,更是人体养精蓄锐、安神定志的关键期。顺应天时,早睡晚起,收敛神气,方能为来年打下健康根基。随后,正念朗读创始人杭凯老师带领大家正念朗读经典语句。柔和而坚定的声音在空间中回荡,如春风化雨,温养心气,调和情志。许多学员在朗读中不自觉地眼眶湿润,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温柔释放。
紧接着的“正念头疗”环节采用一对一指导形式。梅爱东老师结合中医经络理论,通过轻柔的头部按摩与能量疏导,帮助学员舒缓长期紧张导致的头部紧绷、头昏头痛等问题,有效释放焦虑与杂念,令头脑清明,睡意自然生发。

傍晚的素食养生餐延续了清淡养身的理念。晚间的“颂钵疗愈”由专业颂钵疗愈师童童老师带领。当空灵悠远的钵音响起,仿佛有无形的手轻轻抚过身心,将一天的疲惫与思绪层层剥离。在纯净音流的包裹中,学员们逐渐进入深度放松状态,不少人在此过程中安然入睡,体验到久违的“被温柔托住”的安全感。
活动尾声,“晚安你好”环节让大家围坐一圈,互道晚安,分享感恩。一句简单的“谢谢你,晚安”,承载着真诚与善意,在静谧的夜晚格外温暖。
第二天:在觉知中重获平衡
清晨六点半,晨光熹微,学员们已开启“正念晨练”。通过拍打经络、振动气血,唤醒沉睡的身体;配合正念发声练习,用温暖的音波震动胸腔,释放压抑的情绪,打开胸臆,让气息自由流动。

早餐后,全天的“正念生活”课程层层递进:从静坐冥想中观照情绪如浮云来去,不执不取;到轻柔运动连接呼吸与动作,释放积压的紧张;再到身体扫描深度放松,细致觉察每一寸肌肤、每一块肌肉的感受,最终归于安宁。
中午的正念饮食延续专注与止语。随后的“你说我听”分享环节,成为情感共鸣的温暖场域。大家真诚表达收获与感动,彼此倾听、支持,在共情中建立起深厚联结,也为提升夜间睡眠质量注入了心理能量。最后的慈心冥想,则引导大家向自己、向他人、向世界传递温柔祝福,在爱的流动中疗愈情绪深处的伤痕。下午三点,活动在温馨氛围中结束,学员们带着轻盈的身心与满载的收获踏上归途。

本次疗养营由正念朗读创始人、正念减压导师杭凯领衔,携手国学文化传承讲师、执业中药师梅爱东,绘画分析专家时凡权,以及颂钵疗愈师童童共同授课。多元专业的师资团队,融合中医智慧、心理学与正念体系,为学员提供了全方位的身心支持。未来,主办方将持续推出此类深度疗愈活动,让更多人在喧嚣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