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家电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中国动画导演张卫东:在中国动画里遇见地方文化

中国动画导演张卫东:在中国动画里遇见地方文化
2025-11-17 14:11:32 来源:看点时报

在国产动画尚未完全摆脱模仿痕迹的年代,张卫东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但根深叶茂的路——将中国地方文化、非遗民俗、区域文旅注入动画血脉。他不在光鲜舞台上大谈梦想,也鲜少将“文化自信”挂在嘴边,但一部部作品却正实实在在地让“文化活化”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现实。

让哪吒落地:不只是飞天的神话,更是宜宾的生活

在张卫东执导的《少年英雄小哪吒》中,我们看不到传统哪吒那副金甲飞轮的样子,看到的是他在宜宾石海中跌倒爬起、在燃面摊前和哈幺妹斗嘴、在僰人古村中喝下茶仙赠予的清茶。地方文化不是被贴上标签后陈列的历史标本,而是主角每天的生活方式,是情节推进的关键线索。哪吒在故事中不再是神坛上的高人,而是城市烟火的儿子,读懂他,就是读懂宜宾。

张卫东曾反复强调:“动画片不是文化的搬运工,而是要成为文化的转译者。”从僰茶、僰酒到民间传说“双塔换帽”,再到现实场景蜀南竹海、兴文石林,张卫东用动画将一个区域的文化密码系统性拆解,再重新缝合成孩子们能理解的冒险地图。宜宾不是背景,而是角色,是气质,是结构。

正是这份对地方文化语境的精准捕捉,《少年英雄小哪吒》从央视一套破圈出击,登陆超120家媒体平台,在爱奇艺、腾讯、优酷等平台播放量超1.4亿。人民日报、央视网等数十家媒体接连报道,不仅因为它“好看”,更因为它代表了一个动画人对文化传播方式的革新与坚持。

动画不是工业化堆砌,是一次又一次文化沉潜

与其说张卫东是动画导演,不如说他是文化翻译者。他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趟深入民间的文化田野调查。从福建寿宁出发的《太姥娘娘与白茶仙子》,到山海间穿行的《神秘恐龙谷》,再到将高铁科技与地方产业共构的《动车侠——未来高铁城》,他的作品总是有两个坐标:一头连着地方风土,一头连着时代技术。

他不是停留在对“文化符号”的浅层消费上,而是带着敬意去整理那些本可能被时间吞没的民俗。为了创作《狮来运转》,他带着团队走访了数十位舞狮匠人,研究每种狮头形态、色彩寓意与节庆时令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执导《动车侠》时,他则走入车间厂房、翻阅高铁发展文献,只为让孩子们在看动画的同时,理解什么是“新工业美学”。

小城市的文化担当,大时代的叙事突破

“中国动画不是缺热情,而是缺现场感。”张卫东直言。他常常在课堂上提醒学生:“动画导演不能只坐在电脑前作梦,要走进土地、走进方言、走进老人们的记忆里。”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泥土的芳香”和“日常的真实”。

正如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所评价:“小城市出大作品”,张卫东证明了一件事:动画的生命力,不靠预算多少,也不靠明星加持,而是靠你有没有真正在意这个土地、这个文化、这些生活中的小人物。他的成功不是一次巧合,而是一系列选择——选择真实的文化,而非讨巧的套路;选择去耕耘地方的可能性,而非在大IP的阴影下求生。

动画之于张卫东,是修桥,也是种树

从一个地方文化“搬运工”到文化传播的创新者,张卫东用二十余年时间默默修桥:连接童年与文化,连接地域与国家,连接传统与未来。他也在悄悄种树,一棵叫“本土”的树、一棵叫“记忆”的树、一棵叫“动画人良知”的树。

他不需要在访谈中用力表达立场,作品本身,就是答案。


责任编辑:kj01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老中医陈风何,40多年行医路,坚持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2025-11-17 14:09:28老中医陈风何,40多年行医路,坚持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四十载肺腑耕耘:韩广花主任的“呼吸”与“坚守”

2025-11-17 13:57:38四十载肺腑耕耘:韩广花主任的“呼吸”与“坚守”

蒙古国参赞,边防军团团长,来鹰演进行考查合作

2025-11-17 13:54:53蒙古国参赞,边防军团团长,来鹰演进行考查合作

国际肺癌日:从“绝症”到“慢病”,关于肺癌你要知道的几个真相

2025-11-17 13:51:39国际肺癌日:从“绝症”到“慢病”,关于肺癌你要知道的几个真相

2025年B超引导下馒化修复哪家机构好:谁更懂你的面部重塑需求?

2025-11-17 13:26:452025年B超引导下馒化修复哪家机构好:谁更懂你的面部重塑需求?

景德镇陶瓷世家宁薇

2025-11-17 11:36:58景德镇陶瓷世家宁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