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来自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贵州新东方烹饪技师学院、重庆市新东方烹饪职业学校、成都新东方高级技工学校的24名师生齐聚北京,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食育实践营。这场由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与华彬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活动,旨在探索烹饪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实践营研学现场
突破传统烹饪教育模式
传统的烹饪教育往往侧重于技艺传授,而这次实践营构建了全新的培养框架。在五天的密集行程中,学员们不仅接受了华彬费尔蒙酒店行政总厨的实战指导,还走进了中国农业大学和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的实验室,聆听了食品安全、营养学、食材历史等多维度的专业讲座。
四川旅游学院和贵州新东方烹饪技师学院的教师代表在分享各校开展"为梦想加油"公益活动的实践与成果时反馈,活动带来了课程体系的优化升级,增强了师生的营养健康理念及文化自信。

中国烹饪协会名誉副会长冯恩援对此深表认同:“本次活动精准聚焦烹饪专业学子,抓住了食育推广的关键环节。食育是驱动烹饪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掌握技能到知行合一
在实践营中,学员们的转变令人惊喜。来自四川旅游学院的高凤美同学分享了如何用营养科学为家乡美食赋能,实现健康升级的实践过程。来自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的楼家豪同学则讲述了他通过学习营养知识与麻婆豆腐的历史,在选材与烹饪中融入更多讲究与情感的转变。

这种从单纯追求"好吃"到关注"吃好"的转变,正是实践营希望达到的效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刘爱玲指出:"烹饪专业的学生在国民营养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她寄语学生们努力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中,既能科学'写菜谱'又能完美'做菜'的复合型人才。
多元师资构筑育人新格局
实践营的成功,离不开多元化的师资配置。从人民大会堂原西餐厨师长到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专家,从酒店行政总厨到食品安全研究员,这种"跨界"师资团队为学员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
"为梦想加油"食育文化公益实践营,作为食育推广公益活动的核心内容与实践载体,聚焦烹饪专业教育,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提升烹饪专业学生的营养健康素养。

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奕璇强调,本次实践营更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学术、产业、文化、情怀于一体的平台。
从实验室里的科学探索,到酒店厨房里的技艺磨炼,这群从各地来到北京的烹饪学子正在经历一场从技能到素养的全面提升。他们的成长,不仅关乎个人职业发展,更关系到整个餐饮行业的未来走向,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扎实落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