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建设项目监管效能,破解施工安全风险高、隐患整改不及时、欠薪纠纷多发等难题,提高建设项目消防审验通过率,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建设管理局自2025年起,创新实施“全链条”监管模式,通过智慧系统全覆盖、工资预警精准干预、专家辅导前置服务,推动园区建设项目安全治理能力整体跃升,为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一、智慧系统全覆盖,实现施工过程“一网统管”
建设管理局在全市率先全面推行“智慧工地系统+实名制管理系统”双平台协同机制,年内新开工建设项目100%接入。系统具备安全监测、质量管控、人员考勤等多项功能,通过动态抓取施工数据,实时预警安全隐患。截至目前,累计发现并闭环整改问题155条,实现全程可追溯管理。有效推动施工监管从“人防”向“技防”转变。
二、工资发放动态预警,构建劳资纠纷“防火墻”
针对其他地区可能存在的农民工工资发放不及时、欠薪线索处理周期长等问题,建设管理局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建筑业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要求及《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规定要求,组织开展清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集中整治工作,推进“治欠”向“防欠”转变,充分利用“建筑领域农牧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实现对项目资金流向、工资专户余额、发放进度的动态监测。形成“线索接收—平台预警—现场核查—督办整改”闭环机制。截至目前,共接收各级平台欠薪线索309条,涉及资金约2405万元,办结率达99%,有效保障了1491名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专家辅导前置介入,推动消防审验“一次通过”
为提升建设项目消防审验通过率,建设管理局创新消防审验服务新模式,在项目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三个核心阶段提前介入,针对消防设施布局、疏散通道设置、材料防火性能等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指导。通过“专家预审+现场把关+问题反馈”模式,由“申报后检查”转为“服务后申报”实现消防审验一次性通过率100%,大幅缩短企业投产周期。该机制已被纳入高新区“放管服”改革典型案例,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建设管理局以“智慧化监管、预警式干预、专业化服务、闭环式治理”为核心,构建起建设项目“全链条”监管体系。其成功经验在于:一是以系统思维推动监管流程再造,实现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二是通过数据赋能打通部门壁垒,构建“平台+机制”双轮驱动的治理新模式;三是依托专家力量提升专业监管能力,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技术服务。该模式为全区乃至全国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监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助力高新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供稿单位: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管理局、政务服务局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