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深圳南山区的科技园区到南通创新区的紫琅湖畔,一场跨越千里的集成电路产业对话即将开启。2025年南通创新区紫琅硅谷推介会暨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分赛区的最后一站——深圳赛,将于11月14日在深圳举行。这场活动不仅是赛事收官之战,更是两地集成电路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起点。
深圳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高地,在大湾区乃至全国均占据着主导地位。2024年,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营收达到2839.6亿元,同比增长32.9%,占广东省集成电路总产值的79%。2025年上半年,产业规模已达1424亿元,同比增长16.9%。2024年深圳半导体制造、封测、设备细分领域规模较2020年均实现翻番增长。

深圳还构建了独特的“技术-场景-资本”闭环机制。2024年,深圳半导体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1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倍以上。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更是彰显了其在制造环节的决心。中芯深圳12英寸产线一期项目计划总投资23.5亿美元,规划月产能4万片,重点生产28nm集成电路芯片;润鹏半导体12英寸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220亿元,聚焦生产40nm模拟特色工艺。这种高强度投入背后,是深圳通过“链主企业+产业园区+产业基金”的协同模式,将华为、大疆等龙头企业的真实应用场景转化为技术验证平台。
与此同时,远在长江三角洲的南通创新区,正以“紫琅硅谷”为新支点,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悄然布局。区内已集聚了北大光电研究院、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紫琅光电实验室等前沿院所。帝奥微电子作为创新区首家上市企业,与米乐为微电子、南里台科技、显印科技等首批入驻企业共同打造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为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南通创新区推出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为企业提供人才奖励、租房补贴、落户保障、科创基金、成长扶持等多维度的创业支持。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还提供设计工具租购补贴、流片补贴、IP购买补贴等专项政策。

深圳与南通,虽然分处珠三角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但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却有着明显的互补性。珠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呈现“多极协同、差异化发展”的格局,长三角地区则全产业链覆盖,规模最大、技术领先且产业集群效应强。这种差异化为两地的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深圳的设计优势与长三角的制造、封测能力结合,有望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
深圳站活动,不仅是南通创新区紫琅硅谷推介会暨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分赛区的收官之站,更是两地产业协同的开始。“南山与紫琅湖”的这次相遇,或许将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的全新起点。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