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太调皮了,坐不住、爱捣乱,长大就好了。”不少家长曾这样评价好动的孩子,却不知这很可能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表现。

10岁的小宁就是典型例子,从幼儿园起就比同龄孩子“精力旺盛”,上课总把铅笔掰成小段扔地上,老师讲课他插话说个不停;上小学后作业要拖到半夜,错题连篇还不愿订正,期末考试多门功课不及格。更让家长揪心的是,小宁常因同学说他“爱捣乱”而动手打人,被同龄孩子孤立,甚至说“不想上学了”。家长带他就医后才得知,小宁的“调皮”其实是多动症引发的系列问题。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核心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这些症状会伴随孩子成长,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危害,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影响终身。
1.幼儿期(3-6岁)
是多动症症状初显期,危害主要集中在行为习惯和社交萌芽阶段。此阶段孩子若出现持续的坐立不安、无法专注玩一个玩具超过5分钟、经常抢夺同伴物品、哭闹时难以安抚等表现,易被误判为“性格问题”。但实际上,这些行为会让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生活,比如在幼儿园无法跟上老师的游戏指令,反复打扰他人导致同伴排斥,进而影响社交能力萌芽。同时,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多动症孩子因难以遵守规则,可能形成“我行我素”的行为模式,为后续学习生活埋下隐患。

2.学龄期(6-12岁)
是多动症危害的凸显期,对学习、心理和亲子关系的冲击最为明显。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孩子听课效率极低,记不住课堂知识点,写作业时频繁分心、漏题错题,成绩长期处于下游,甚至出现厌学情绪。临床数据显示,约70%的学龄期多动症患儿存在学习困难问题。心理层面,孩子常因反复受到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部分孩子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形成“问题行为-被排斥-更严重问题行为”的恶性循环。此外,家长若不了解病情,会因孩子“屡教不改”而产生急躁情绪,频繁指责、打骂孩子,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3.青少年期(12-18岁)
学业上,随着学习难度增加,注意力缺陷导致的学习问题愈发严重,不少孩子出现成绩大幅下滑、辍学等情况。社交方面,多动冲动的性格让他们难以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朋友少、沟通能力差,部分孩子会因渴望认同而结交不良同伴,甚至参与打架、斗殴等违法活动。健康层面,青少年期多动症患儿更容易出现冒险行为,如闯红灯、飙车等,增加意外受伤风险;同时,长期的情绪问题可能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部分孩子还会通过吸烟、酗酒等方式缓解压力,损害身心健康。此外,多动症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导致他们作息混乱、沉迷游戏,进一步加重病情。

很多家长认为“多动症孩子长大就会好”,但临床研究表明,约50%-60%的儿童期多动症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期。成年期的多动症患者在工作中难以集中注意力、效率低下,频繁更换工作;生活中缺乏规划性,财务管理混乱、人际关系紧张;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婚姻问题、物质依赖等严重后果。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提醒:家长发现孩子频繁出现“坐不住、常丢三落四、说话没耐心”,且这些行为持续半年以上、影响正常生活时,别犹豫观望,一定要尽早带孩子就诊。通过专业评估制定干预方案,结合行为引导、家庭支持等方式,越早介入,越能帮孩子调整行为模式,减少问题对成长的影响,为他们打下更好的发展基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