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家电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产业 > 正文

肝硬化早期筛查科普:多手段协同助力早发现,FibroScan®福波看®提升诊断精准性

肝硬化早期筛查科普:多手段协同助力早发现,FibroScan®福波看®提升诊断精准性
2025-10-29 10:03:51 来源:今日热点网

近年来,肝硬化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其早期隐匿性强、后期治疗难度大的特点,使得早期筛查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目前临床中用于肝硬化早期筛查的手段多样,不同检查方法各有优势,科学组合运用可有效提升早期诊断率,其中肝脏瞬时弹性检测(FibroScan®福波看®,简称 FS)凭借独特优势,在无创筛查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警惕早期信号,高危人群需重点关注

肝硬化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部分患者可能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轻微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易被忽视。但从医学角度来看,存在特定风险因素的人群,即便无症状也需纳入重点筛查范围。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是肝硬化的主要高危群体之一。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若病毒持续复制、肝功能反复异常且未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5-20 年内进展为肝硬化的风险较高;慢性丙型肝炎则因 “隐匿性” 强,不少患者在无症状情况下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长期大量饮酒者同样需警惕,按照医学定义,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30克、女性≥20克[1],可能经历 “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 的病理进程。此外,随着生活方式变化,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数量显著增加,这类人群已成为潜在的肝硬化 “后备军”,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人群需特别注意。

对于上述高危人群,定期开展针对性筛查是预防肝硬化进展的重要措施。临床建议,高危人群除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外,应主动制定筛查计划,将无创检查作为基础手段,其中 FibroScan®可与其他检查协同,更早发现肝脏纤维化趋势,为干预争取时间。

二、多样化检查手段:各有侧重,科学组合是关键

目前临床常用的肝硬化早期筛查方法分为无创检查与有创检查两类,无创检查因安全性高、便捷性强,成为早期筛查的首选和常规方式,不同无创检查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侧重。

(一)血液检查:基础指标提供初步线索

血液检查是肝硬化早期筛查的基础环节,包括肝功能检查、病毒学标志物检查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模型评估。肝功能检查中,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和血小板计数等都是肝脏是否正常运转的重要提示信号。病毒学标志物检查则用于明确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肝纤维化血清学模型如 APRI 指数、FIB-4 指数等,通过整合血小板、转氨酶、年龄等常规血液指标计算得分,可初步评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风险,具有简单、经济的优势,适合作为初筛工具。不过,血液检查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单独使用难以精准判断肝脏纤维化程度,因此建议结合影像学检查或FibroScan®福波看肝弹检测仪进一步评估,更全面了解肝脏硬度情况,减少漏诊或误诊可能。

(二)影像学检查:直观呈现肝脏形态与硬度

腹部超声是临床最常用、最经济的影像学筛查手段,早期肝硬化时,超声可能显示肝脏表面不光滑、边缘变钝、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增粗、肝叶比例改变等特征,同时可排查脾脏肿大、腹水等肝硬化间接征象。但腹部超声对早期肝纤维化的敏感性有限,部分早期患者可能被报告 “未见异常”,此时需借助其他更灵敏的检查手段。

FibroScan®(福波看®)肝脏瞬时弹性检测是目前公认的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 优秀抓手,其操作类似 B 超,通过测量肝脏硬度值(单位:kPa)直接评估纤维化程度,数值越高,代表肝脏硬度越大、纤维化程度越重,对早期肝硬化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相较于腹部超声,FibroScan®福波看能更精准捕捉早期肝脏纤维化变化,为临床干预提供明确依据。

CT 或 MRI 检查则可更清晰显示肝脏结构细节,帮助医生判断肝脏形态、体积及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但在早期肝硬化筛查中,其经济性和便捷性略逊于腹部超声与 FibroScan®,通常在无创检查提示异常或需进一步明确病情时使用。

(三)有创检查:诊断 “金标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硬化的 “金标准”,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肝硬化的诊断及分期。但由于肝穿刺活检属于有创检查,存在出血、感染等风险,临床中并非作为早期筛查的首选,仅在无创检查高度怀疑肝硬化、病因不明或需明确病理分期以指导治疗方案时,由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开展。

三、筛查频率与流程:个体化制定,FibroScan®优化筛查策略

肝硬化早期筛查的频率需根据人群风险程度个体化制定,科学的筛查流程可有效提升早期诊断效率。

对于已确诊慢性肝病(如慢性乙肝、丙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若病情稳定,建议每 6-12 个月进行一次基础筛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病毒学标志物检查及腹部超声;若病情不稳定或存在肝纤维化风险因素,应缩短筛查间隔,并在基础筛查的基础上增加FibroScan®(福波看®)检查,以便及时监测肝脏纤维化变化趋势。

对于肝硬化高风险人群(如长期大量饮酒者、代谢综合征人群、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毒携带者)但尚未确诊肝病的,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基础筛查,若基础筛查发现异常(如血小板降低、超声提示肝实质回声不均),应立即进一步行FibroScan®检查,精准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

在实际诊断流程中,临床通常遵循 “先无创后有创” 的原则:首先通过血液检查、腹部超声进行初步筛查,筛选出可能存在肝脏病变的人群;再通过FibroScan®检查进一步精准评估肝脏纤维化情况,明确是否存在早期肝硬化;若 FibroScan®检查提示异常或病因不明,再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肝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四、科学认知:早期肝硬化可逆可控,规范筛查是关键

临床研究表明,早期肝硬化若能及时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病情具有可逆性或可有效控制进展,因此,提高对肝硬化早期筛查的重视程度至关重要。公众应正确认识肝硬化早期筛查的意义,尤其是高危人群,不应等待症状出现后再进行检查,而应主动咨询肝病科或消化内科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筛查计划。

在筛查手段的选择上,应理性看待不同检查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避免单一依赖某一种检查。FibroScan®(福波看®)无创肝纤维化诊断仪作为无创筛查中的重要手段,其精准性和便捷性为早期肝硬化筛查提供了有力支持,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与其他检查手段协同使用,形成科学的筛查体系。

总之,肝硬化早期筛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公众提高健康意识、高危人群主动参与、医疗机构规范开展。通过多手段协同、个体化筛查策略的实施,可有效提升早期肝硬化诊断率,为患者赢得治疗时间,改善疾病预后,减轻肝硬化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医疗负担的影响。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EASD);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EASO). EASL-EASD-EAS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SLD). J Hepatol. 2024;81(3):492-542. doi:10.1016/j.jhep.2024.04.031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当玉米搅团遇上国际味蕾:西农学子以食为媒架起文化桥

2025-10-24 21:38:24当玉米搅团遇上国际味蕾:西农学子以食为媒架起文化桥

AI上岗,良率99%:华中日化巨头这样破解瓶身质检困局

2025-10-24 21:31:55AI上岗,良率99%:华中日化巨头这样破解瓶身质检困局

健康公平的新起点,三井NMN让抗衰老不再是特权

2025-10-24 18:55:28健康公平的新起点,三井NMN让抗衰老不再是特权

利欧董事长王相荣:以“昂狮蓝图”锻造全球化产业生力军

2025-10-23 16:27:13利欧董事长王相荣:以“昂狮蓝图”锻造全球化产业生力军

哈尔滨强直风湿医院常态化开展 “痛风公益筛查日”,构筑冰城尿酸健康防线

2025-10-22 17:35:05哈尔滨强直风湿医院常态化开展 “痛风公益筛查日”,构筑冰城尿酸健康防线

美光芯片塑造多元 AI 范式 在端侧实现高性能计算与实时智能交互

2025-10-20 14:08:02美光芯片塑造多元 AI 范式 在端侧实现高性能计算与实时智能交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