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盈枝。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擘画了新蓝图,注入了新动力。作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新闻宣传战线肩负着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自觉将全会精神融入血脉、注入灵魂,见于行动,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地方实际,特别是结合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在经历严重秋季水灾后,全力保障秋收恢复生产的特殊省情,发出新闻宣传战线的独特声音。
一,深刻把握核心要义,在学深悟透中筑牢宣传根基。
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系统总结了成就经验。明确提出了目标任务,做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新闻宣传战线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首要任务是自身学懂弄通,把握精髓要义,要把握体系化要求。全会精神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必须系统学、整体把握。要深刻理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避免碎片化,片面解读。要突出现代化导向,聚焦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理解各项制度安排如何转化为治理效率,如何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人民期待。这要求我们宣传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要坚守人民性立场,站稳人民立场,聚焦人民群众的关切期盼,也就是急、难、愁、盼。使全会精神的宣传普及过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带着信念、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学。努力成为全会精神的精通者、信仰者、践行者,为精准生动、有效的开展宣传报道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紧密结合战线特点,在守正创新中唱响时代强音。
新闻宣传战线学习全会精神绝不能停留在口头,止步于文件。必须紧密结合自身职责使命、传播规律,在守正创新中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做精准的传播翻译器,将宏大的政策理论、专业的制度表达转化为通俗易懂、鲜活生动的语言形式。善于运用案例、数据、故事。特别是运用贯穿全会精神涌现的经典典型、先进人物,让制度自信、治理效能可感可知。做融合传播的先行者,充分运用媒体深度融合成果,构建报台、网、微、客户端、短视频、全媒体的传播矩阵,针对不同平台、不同受众特点,推出差异化、标准化的全会精神宣传产产品。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做舆论引导的定盘星。围绕全会精神可能引发的社会关注点、理论难点、实践困惑点,主动设置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深入解读政策,有效辨析。模糊认识,批驳错误观点,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方向。做社会治理的助推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动全社会各项部署落地生根,同时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搭建沟通桥梁,为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贡献。媒体智慧。守望粮食安全,强化大局意识宣传。
三,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其秋收情况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要深入宣传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重要意义。
宣传党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河南受灾地区的关怀,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农业、关心农民、关爱灾区,共同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安全防线。阐释制度优势,彰显国家治理效能。结合河南抗灾和恢复生产的实践,具体生动的解读全会精神。例如,通过应急指挥体系的高效运转,展现应急制度的优势,通过财政资金快速拨付。保险理赔及时跟进,展现民生保障的温度。通过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展现党的领导制度的根本保障作用。让人民群众从身边可感可知的变化中,深刻体现这个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已经吹响了迈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号角。新闻宣传战线的朋友们,使命在肩,责无旁贷。让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全会精神,紧密联系河南实际,特别是秋收秋种的实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讲好河南农业故事,以思想之光亮照亮前行之路,以奋进之笔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答卷。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原大地的复苏与振兴贡献强大的舆论支撑和精神力量。
(崔义峰—作者系原中央资深媒体人、金融分析师、国企投行专家、河南省鸿儒书画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