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一幅画卷的徐徐展开
金秋十月,山西大学这座百年学府被染上了最浓郁的色彩。银杏金黄,梧桐沙沙,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书香与果香交织的芬芳。正是在这样如诗如画的季节里,我们美术学院迎来了“宿舍文化节暨个人风采大赛”。这不仅仅是一场才艺的比拼,更是一次将生活与艺术、个人与集体深度融合的盛会。它为我们这些艺术的追梦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让我们能够将平日里萦绕在心头的灵感与感悟,具象化为一件件有温度的作品。
二、参赛原因:源于一次学校漫步
我参赛的初衷,简单而纯粹。那是一个寻常的午后,我从画室出来,疲惫地走在校园的路上。就在路过国立山西大学的石拱门,暖阳阳的光辉正巧穿透枝叶,在古老的墙砖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我看到的不仅是光与影的交响,更是岁月与青春的对话。这瞬间的感动击中了我——我们每日穿行其间的校园,本身就是一座无尽的艺术宝库。
于是,我决定以“我眼中的山大”为主题,拍摄美景,将那些被忽略的、细微的、却饱含深情的风景记录下来。我想证明,美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每一次抬头、每一次驻足之间。参加这次大赛,就是希望将我这份“见微知著”的发现与感动,分享给每一位生活在这里的同窗。
三、活动意义:超越比赛的艺术共鸣
这次风采大赛的意义,远超越于争夺名次。首先,它是一次深刻的“环境美育”。它引导我们这些艺术学子,乃至全体同学,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环境,从熟悉的风景中挖掘出不寻常的美,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校园,热爱我们共同的生活。
其次,它搭建了一座连接“个人”与“集体”的桥梁。宿舍是我们在大学的家,而风采大赛让这个“家”的文化内涵得以彰显。我的创作过程,离不开室友们的支持与建议,他们是我作品的第一批观众和批评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宿舍的凝聚力空前增强,艺术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语言。大赛让个人的风采,最终汇聚成了集体的荣光。
四、个人感悟:在风景中照见自己
创作的过程,是一次孤独而充实的修行。捕捉晨曦中令德湖的薄雾,中午校园熟睡的小猫。当我将全部身心沉浸于这些风景时,我惊奇地发现,我拍下的不只是风景,更是我的心境。
那片波光粼粼的湖面,映照的是我初入大学时的迷茫与憧憬;那棵在墙角顽强生长的小草,象征着我在遇到学业瓶颈时的不屈与坚持;那条通向教学楼、被梧桐叶覆盖的小路,记录着我无数个为梦想奔走的清晨与深夜。原来,每一处风景都是一面镜子,我在拍摄它们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认识自己、对话自己、塑造自己。艺术的真谛,或许就在于这种“物我交融”的奇妙体验。
五、获奖感受:一份属于集体的荣光
当我看到我的名字与“第一名”联系在一起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感恩。这份荣誉,沉甸甸的。我要感谢学校与学院提供了如此宝贵的平台,感谢学院大家对我作品的认可。我更想将这份荣誉,献给我的宿舍,我的朋友们。是他们的鼓励让我有勇气站上舞台,是他们深夜的一杯热茶温暖了我的创作时光。
这个奖项,对我而言,是对我“用心发现生活之美”这一艺术态度的最大肯定。它告诉我,艺术可以很高深,也可以很质朴,最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份源自真实生活的真挚情感。
六、风采延续:让美成为生活的底色
大赛虽已落幕,但属于我的“风采”才刚刚启航。这份荣誉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我将继续怀揣着这颗发现美的眼睛,不仅拍摄校园的风景,更要去描绘生活中一切动人瞬间。我计划在宿舍建立一个“微艺术角”,与室友们定期分享创作心得,将我们的小空间经营成真正的“艺术家园”。同时,我也希望能用我的特长,参与到更多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为我们的集体增添一抹亮色。
山西大学的风景,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青春记忆里。而这次大赛,则为我这段记忆描绘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我将继续保持对艺术的热爱 ,以梦为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让个人的风采,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延续、发光。因为我知道,心中有风景,处处皆是舞台。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