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家电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快讯 > 正文

人类群星闪耀时 | 首届普林斯顿中国论坛圆满举行

人类群星闪耀时 | 首届普林斯顿中国论坛圆满举行
2025-10-23 11:18:06 来源:中华网

普林斯顿中国论坛 (Princeton China Forum) 由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创立,是普林斯顿大学首个由中国留学生组织的官方年度峰会。论坛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致力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中国位置,讲述中国故事,激励与会者以中国的智慧与方案共促和平与繁荣。

人类群星闪耀时

在普林斯顿大学连续第十五年蝉联全美第一之际,我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中国论坛。

普林斯顿中国论坛的光辉永远是属于嘉宾们的,是我们的嘉宾们才铸就了这样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激励着无数青年学子向上走、向善走、向大道走。

配图为施一公院士

从普林斯顿到清华,再到创办西湖大学,中国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老师始终无畏地选择了那条人迹更少的路。

早在2008年,当大多数人还在观望时,施老师已毅然启程归国。他坦言: “我觉得我做了一个巨大的也是这辈子最好的一个决定。” 丁肇中先生“树高千尺,落叶归根”的箴言,在他心中激起深沉回响——这不仅是一份故土情怀,更是一代学人的历史使命。

面对离开普林斯顿时外界的不解,他清醒地指出:“如果你的选择被大多数人认同,那可能只是在遵循常规,而非真正的抉择。”真正的抉择,源于内心的价值坚守。他推心置腹地对学子们说:“真正的精英,从来不是自我服务的群体,而是那些始终优先关注弱势群体需求的人。”

施一公老师用他的人生轨迹,诠释了何谓“归来与前行的力量”。 而这份归来,从来不是一种终点,而是一种出发——出发去建设、去连接、去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可能性。他在探索一条既扎根中国,也能连接世界的道路。正如西湖大学的标识所隐喻——三个“W”字叠成一座桥,那是一座从中国走向全球的学术之桥、思想之桥、创新之桥。

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该如何发出自己的“宏愿”,坚定自己的“正心”,辨认出那条值得坚守的道路?答案或许就在每一次不随波逐流的选择中,在连接东西文明的理想里,在让世界因我们而更美好的坚定信念中。这需要共同的价值根基,而这正是中国民营企业与归国留学生共同肩负的使命——在融合中开拓可能,在回归中开创未来。

配图为常启德大使

作为普林斯顿中国论坛从零到一的首位嘉宾,联合国驻华总协调员常启德大使的支持贯穿始终。这份始于论坛初生之际的深厚情谊,如同种子与沃土,其意义早已超越寻常,深植于我们的发展历程之中。作为联合国驻华系统级别最高的官员,常启德老师职业生涯的起点很特别,当初他甚至没把自己看作“联合国的人”。他只是有一个念头:想为世界做一些好事。于是他愿意冒险,愿意走出舒适区。正是这种勇气,塑造了他29 年的联合国生涯。

在那些年里,他见证了儿童营养不良、饥荒、与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带来的死亡与破坏;见证了战争、贫困、绝望与动荡。“我们必须超越分裂,” 常启德大使坚定地表示,“而你们,作为学生,正处在独特的位置上,请千万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

人从出生到死亡,墓碑上会刻着两个日期,中间只是一条短短的横线。这条线定义了我们的一生。“即使未来人工智能或量子计算能够延长人类的寿命,但没有意义的生命并不等同于真正的活着。生命,唯有在承担起人类共同的责任时,才真正具有价值。”

配图左为罗伯特·索科洛院士,右为李政院长

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教授索科洛老师是气候与高能物理领域的泰斗,身兼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公共事务主席、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委员会成员等重要职务。令我始终心怀感激的是,尽管荣誉等身,索科洛老师始终葆有关怀后学、赋能青年的热忱,并欣然成为我们论坛首位亲临现场的嘉宾。在被问及为何从硬核的高能物理与工程研究,转向气候政策与慈善相结合的领域时,他以物理学的语言作出了充满诗意的回应:

“高能物理教会我粒子会衰变,但慈善与气候影响却不一样,投下的每一分善意,都可能在地球另一端引发链式反应。”

索科洛老师对世界的善意与远见,深深影响了许多人。例如,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执行主任安锋老师,正是在他的感召下从物理研究转向环境事业。而这种跨越学科边界的关怀,也与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老师的体悟不谋而合。李政老师坦言,自己年轻时曾笃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甚至一度轻视人文学科的价值;然而,多年的科研实践与人生阅历使他深刻认识到,唯有推动多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协同精进,才能真正应对人类面临的复杂挑战。

他总结道:“不专、不深,不足以立身;不广、不博,活得无趣。”

这种跨界融合的理念,同样体现在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教授、长江养老保险公司独立董事、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张俊杰老师的实践中。他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持续深耕,正逐步编织出一幅气候科学与金融体系交汇融合的完整图景。而融汇共进的精神,也生动体现在普林斯顿大学安德林格能源与环境中心与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的国际合作中。普林斯顿方面不仅强调跨学科协作与开放包容的学术文化,更格外重视并尊重中国在全球零碳倡议合作中的关键角色。令人欣慰的是,两校正在这一框架下积极推进具体合作,清华大学麻林巍老师与普林斯顿大学埃里克·拉尔森、克里斯·格雷格等研究员正携手努力,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注入扎实的学术力量与实践智慧。

配图左为孙元江老师、右为熊伟老师

当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的通力合作,经济发展更与世界的变化息息相关。在全球经济与商业板块,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原中央外汇业务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缪延亮老师指出中国正在全球化进程中寻求更平衡经济模式的努力,这一判断准确捕捉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战略定位。普林斯顿大学金融学、经济学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及深圳数字经济研究院学术院长熊伟老师,则从财税结构转型的角度提出关键见解。他强调,推动从生产型税收向消费型税收的转变,是应对区域发展不平衡、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对构建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国内经济循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阿布扎比总负责人孙元江老师对于中美关系对全球经济金融秩序影响的分析则揭示了新形势下大国经济博弈的复杂态势:全球南方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正在重塑传统国际经济治理架构,而发达经济体的保护主义倾向又为多边贸易体系带来新的课题,使得中国需要在维护现有国际经贸规则与推动制度创新之间保持战略平衡。

在讨论中,与会嘉宾们探索了如何激发中国经济的内部活力,将增长基石牢固地建立在内需市场之上;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格局中,嘉宾们描述中国的角色既非简单的规则追随者,也非颠覆者,而是以“平衡者与创新者”的双重身份,在挑战中锚定未来方向,稳健穿越周期,开创新局。

配图为范剑青院士

提及全球经济和商业,人工智能和金融的结合无疑是当下最火热的领域。传奇华人统计学家(COPSS总统奖“统计学菲尔兹奖“得主)、国际数理统计学会前主席、普林斯顿大学运筹与金融工程系教授范剑青老师从学术研究视角出发,阐释了“真正的突破性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地带”——当统计学的严谨理论、机器学习的强大算力与金融学的现实问题深度融合时,便能催生出过去难以想象的解决方案。当最前沿的学术思想注入产业实践,产业界提出的复杂挑战也不断反哺与重塑学术研究的前沿议程,形成一个彼此增益的良性循环。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创院院长邵怡蕾老师同样倡导打破学科壁垒,认为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复合型学习能力”——即有机融合金融、技术、人文与伦理的跨界知识体系。作为“硅基经济学”的首提者,邵院长的视野并未局限于技术本身,而是始终将“人”置于其研究与思考的核心,试图回应智能时代对人本身提出的新命题。

Princeton “F(inance) 4”: 从左到右为缪延亮老师、熊伟老师、范剑青老师、邵怡蕾老师

在从学术到商业的转型议题讨论中,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俞舟老师以其独特的双重身份——既是顶尖AI学者又是成功创业者——分享了极具实践价值的洞见。通过亲身经历的创业案例,她生动诠释了技术转化过程中商业模式设计、团队管理优化和市场需求把握的关键作用。面对AI创业领域中,国际巨头以“上亿美金年薪”强势挖角的现实挑战,麒麟合盛董事长、原360副总裁李涛老师指出,真正能够吸引并凝聚顶尖合伙人的内核,并非短期利益,而是“为大事而来”的初心与共同愿景。而当被问及成功创业者共有的特质时,真格基金最年轻的合伙人尹乐老师强调,正是创业者那份最本真的“发心”与“发愿”,成为引领他们穿越低谷、坚持前行的内在光火。与此同时,在场青年创业者余洪敏、莫妮卡、李言奕等的发言,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新生代在创新创业领域所展现的初心不渝与热忱不熄。

配图左为王辉耀老师、右为车菲老师

在探讨创新创业与教育融合的议题时,未来教育研究院副秘书长车菲老师深入阐述了新时代青年领袖的成长路径。她强调,”青年一代应当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使命,” 以创新思维回应社会关切,在实践中践行智库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责任担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老师回顾了智库从无到有的创业历程。他指出,智库建设与创新创业在理念逻辑与发展路径上高度契合,并勉励青年在国际格局深刻变化的今天,着力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深入现场的观察力与面向全球的行动力,真正践行“与时为盟、与世共荣”的开放精神。与此同时,中外企业家理事会中东首席代表王云昊、阿联酋外交学院研究员王霆懿、以及普林斯顿大学中东人工智能伦理专家玛奈尔等也从不同地域与专业视角出发,分享了全球南方的蓬勃活力与创新动能,并探讨了在多极化格局中实现文化包容与多元代表性的路径。

配图从左到右为郝景芳老师、吉姆斯·雷莫老师、谢宇老师

在教育与社会板块的对话中,普林中国论坛以“比较”为线索,穿越城乡、代际、阶层,深入思考社会结构对个人选择与人生路径的影响,聚焦于东亚社会面临的人口危机、AI时代下“教育”内涵的更新,以及在当前全球不确定的局势中,为何更应坚持跨文化教育互通的深远意义。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及国际与区域研究教授谢宇老师回顾了自己成长于中国贫困年代的亲身经历,提醒大家意识到自身所拥有的幸运与肩上承担的责任;普林斯顿大学国际日本研究所主任、社会学及东亚研究教授吉姆斯·雷莫老师则从他早年留学日本的经历出发,讲述了比较视角如何激发他对人口问题的好奇与持续探索。童行书院创始人、第74届雨果奖得主郝景芳老师以她一贯的温柔与坚定,阐释了教育如何成为个体自我成长、突破环境限制的重要力量;普林斯顿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刘瑾老师则分享了身处中美教育交流前沿的宝贵经验,强调了教育中性别平等和“她力量”的重要性。

当对话触及“教育如何真正赋能个体”这一根本之问时,各位嘉宾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相似的回答,这也成为了普林中国论坛教育与社会板块最温暖的注脚:“做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并在对话中彼此支持。”

配图从左到右为汪悦进老师、丁乃竺老师、赖声川老师

在普林斯顿中国论坛“中国艺术与文化中的跨媒介对话”板块中,“技术”成为一个高频词。它被理解为生命的延展——就像中央美术学院邵彦与许力教授所提出的艺术史学的“穿越”视角,技术使人得以突破当下时空的桎梏,漫游于往昔文明的深处。特别感谢哈佛大学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专席教授汪悦进老师对我们艺术与文化板块最初最早的支持,作为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创始主任,他以其对马王堆的变革性研究为例,展示了沉浸式技术如何打通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引领观众切身走入汉代人所构想的宇宙生命体系。

汪老师特别强调,马王堆不应被简化为一座静态的墓葬遗址,而应被理解为一座以内在时间逻辑与宇宙结构为支撑的动态“生命剧场”。

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不是单纯重建一个过去的“可见世界”,而是再现支撑那个时代的“思想结构”,那些关于历史的,关于文明的,关于人的重量。

面对人工智能对人文学术与艺术领域的深刻冲击,华语世界传奇剧作家赖声川导演则以他对剧场本质的洞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清醒而温暖的回应:

“剧场的绝对魅力在于它的现场性,

它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

他进一步阐释,在这个技术与信息轰鸣的时代,剧场作为一种“不可复制的仪式”,其本质不在于追求完美的演绎或精准的重复,而在于每个夜晚与观众共同呼吸的独特场域,在于那些稍纵即逝却真实存在的情感共振。这种由肉身共处、目光交汇所构筑的“共时性体验”,正是生命与生命之间最真实而珍贵的联结。

我想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会被丁姐身上罕见的轻盈所打动,在上剧场首席执行官丁乃竺老师眼里,戏剧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修心的道场:

在角色的命运与故事的起伏中,我们学会理解复杂、接纳遗憾,在不确定中寻找安定,用悲悯的心包容无常。

在论坛的尾声,汪老师、赖导和丁姐都不约而同地回归到同一根本命题——“对人的回归”。这不仅是对技术浪潮的深刻回应,亦是对人文精神本源的温柔凝视与坚定守望。

配图为董强院长

在闭幕致辞中,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北大博雅特聘教授董强老师高度赞许了主办方继春天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成功举办论坛之后,来到北京从另一个角度深化讨论的做法。这意味着当今在世界名校学习的留学生们深深意识到了时代的变化,意识到了中国的重要。“从世界看中国”与从“中国看世界结合”起来,才能让年轻的学子有更好的身份认同,看清前行的方向。无论是北京场邀请到的重要嘉宾,还是不同的分论坛主题,都说明了论坛主办方对时代与世界敏锐的洞察力,因而能在一个炎热夏季的周日,吸引到众多的听众。

围绕“留学之后,归根何处”这一命题,董强教授结合自身在法国的留学经历,分享了那段清贫却丰盈的求学岁月。尽管身边许多同行者纷纷转投商界,他仍坚守对文学、艺术与学术的初心,并将其发展为终身志业。他强调,教育若只剩下功利追求,便丧失了其灵魂。学校真正要培养的,从来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目光敏锐、心地正直、能够在复杂世界中做出正确判断与行为的人——他们才是未来社会真正的中流砥柱。

他鼓励留学生从跨文化经历中汲取养分,通过对文化差异的深入理解,更好地认识自我,更深刻地认同祖国文化的价值。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认识到文化是不可替代的精神根基。在致辞尾声,他引用了塞内加尔前总统、诗人桑戈尔的箴言与听众共勉:“文化是发展的起点,也是发展的最终目标。”

配图为普林斯顿中国论坛创始人岳禹希

在论坛的最后,很多观众问普林斯顿中国论坛创始人岳禹希,作为一名大一学生,为什么想要创办普林斯顿中国论坛。她的回答其实并不关乎雄心,而关于责任——关于我们愿意为这个世界承担多少责任。如果是2005年,创立普林中国论坛或许只是顺应时势。但今年是2025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无数人困惑,我们在无穷风暴中该走向何方,在千世万俗中又该寻求何物。她创立普林中国论坛是以行动去实践一种相信——永远要相信世界有更光明的未来。

在结语中,她用一段奥德修斯的诗送给所有人:

“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那是你命中所注定的地方,但不要匆匆忙忙到达,最好要走很多年,

这样,等你抵达时,你已经老了,而你所有的财富,

在去往它路上都已经全部获得。

伊萨卡会给你神奇的旅程,因为没有它你就不会出发。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就是我的伊萨卡。

希望也能成为更多人的伊萨卡。

也祝愿我们皆能——

上承尧舜禹,下启万希同。

文脉通今古,大道贯西东。”

责任编辑:kj01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2025年热门的振荡培养箱,恒温振荡培养箱,台式恒温振荡培养箱TOP厂家推荐

2025-10-23 11:20:012025年热门的振荡培养箱,恒温振荡培养箱,台式恒温振荡培养箱TOP厂家推荐

2025年评价高的真空离心浓缩干燥器,快速真空浓缩干燥器厂家最新权威推荐榜

2025-10-23 11:19:422025年评价高的真空离心浓缩干燥器,快速真空浓缩干燥器厂家最新权威推荐榜

蜜蜂GEO技术权威解读:架构基石与AI检索突破

2025-10-23 11:05:32蜜蜂GEO技术权威解读:架构基石与AI检索突破

2025年口碑好的民宿太空舱,户外太空舱厂家推荐及选择指南

2025-10-23 10:11:162025年口碑好的民宿太空舱,户外太空舱厂家推荐及选择指南

【医生科普】斑秃 的症状表现

2025-10-23 09:59:46【医生科普】斑秃 的症状表现

2025年评价高的斜纹纸布,纸绳纸布,花边纸布,钩针纸布厂家最新推荐

2025-10-23 09:43:282025年评价高的斜纹纸布,纸绳纸布,花边纸布,钩针纸布厂家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