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由成都慈善总会指导、成都公益慈善创新孵化联合会主办的《小善茶叙》第25期在成都市慈善总会第三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活动以“共搭平台 聚势赋能——推动公益慈善品牌化”为主题。成都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成都公益慈善创新孵化联合会秘书长胡彬,成都市成华区爱国拥军联合会秘书长杨剑鸿,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鲁航,成都幸福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秘书长杨勇,成都翼点爱公益服务中心执行部长罗林溪,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杨玲、副秘书长徐珍,成都市星心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杨涛,四川音乐学院项目人员井惟祺,成都市仁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线社工何斌,成都市金牛区奥维思关爱服务中心理事长助理汤雪连及成都慈创工作人员等共计十五位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秘书长胡彬回顾了《小善茶叙》项目的发起背景与孵化历程。他介绍,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25期,致力于为本地社会组织搭建一个开放、平等、深度对话的交流平台。随着平台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为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能,《小善茶叙》项目将正式移交至成都市慈善总会,纳入其会员服务体系,持续服务于广大公益伙伴。
会上,胡彬详细介绍了总会部分会员单位在打造品牌项目的具体需求,并鼓励与会代表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与互利共赢。
在主题研讨中,与会代表们积极响应,从政策支持、专业服务和资金监管等维度出发,进一步探讨了社会组织如何通过资源整合与能力提升,实现从“依赖输血”到“自主造血”的发展转型。大家一致认为,社会组织应跳出被动执行的传统模式,以真实社会需求为导向,聚焦打造具有公共价值与公众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与会者们达到共识:公益项目不应止于“做了什么事”,更应回答“为何值得信赖”。品牌建设正是实现这一跃迁的关键路径——它不是宣传包装,而是组织专业性、透明度与持续服务能力的综合体现。然而,当前不少机构对“品牌”理解仍停留在表层,亟需回归服务本质,从受益人需求出发,重视“小而精”的项目打磨,通过扎实成效与有效传播,逐步建立公众信任。与会者呼吁,慈善会等枢纽型平台应发挥引导作用,通过项目评选、能力建设、资源对接等方式,推动公益向专业化、可持续方向发展,让每一个用心做事的组织,都能被看见、被理解、被支持,共同促进公益生态的良性互动。
在资源有限、竞争多元的今天,仅靠情怀难以维系长期发展。品牌化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附加项,而应成为公益项目从立项之初就思考的底层逻辑。《小善茶叙》正推动一种新的可能:让每一个用心做事的组织,都有机会被看见、被理解、被支持。当更多公益实践开始重视“我是谁”“为何值得信赖”,公益之路,才能走得更深、更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