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公安局通报的一起涉案金额超6000万元的“代理退保”黑产案件引发行业震动。这起案件中,近百名犯罪团伙成员通过伪造材料、恶意投诉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进行退保,非法牟取暴利。截至目前,96名涉案人员已被依法拘捕,其中40人因职务侵占罪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决。这起案件的告破,暴露出非法代理退保已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凸显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紧迫性。平安保险网上退保需谨慎,下面,工作人员教你拆解黑产套路,筑牢权益防线。
黑产作案手法迭代,从单点欺诈到生态化犯罪
“代理退保”黑产的运作模式已突破传统界限,形成闭环链条。犯罪团伙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全额退保”“保险维护权益”等虚假广告,以“专业律师团队”“内部渠道”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北京警方近期侦破的案件显示,黑产中介与投保人签订代理合同后,通过伪造医院诊断证明、虚构保险事故等手段发起恶意投诉,迫使保险公司妥协退保。部分团伙甚至与保险代理人勾结,利用“阴阳保单”在投保一年后合谋退保,双方按比例分赃。上海保险业反欺诈部门披露,某黑产平台数据库包含超过10万条消费者信息,涉及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保单详情等敏感数据。这些信息通过境外服务器存储,被倒卖至非法借贷平台,导致消费者持续遭受骚扰电话和诈骗威胁。更隐蔽的危害在于,黑产团伙利用AI语音合成技术冒充保险公司客服,通过智能外呼系统实施精准诈骗。
新型犯罪模式更令人防不胜防,近期曝光的“炒股+保险”复合骗局中,不法机构以“高收益理财”为名误导投资者进行平安保险网上退保,购买保险,承诺提供“荐股服务”。当股市亏损时,投资者被引导至代理退保渠道,需支付高额手续费才能退出。这种模式将保险产品异化为金融投机工具,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监管科技双轮驱动,构建全流程防护体系
面对猖獗的黑产犯罪,监管部门与保险机构形成打击合力。2024年12月,河南省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持续整治“代理退保”黑产乱象的通告》,明确将恶意退保纳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25年初,公安部通报查处保险诈骗案件1400余起,打掉职业化犯罪团伙300余个,涉案金额超15亿元。在渠道管控方面,升级平安保险网上退保流程。消费者通过平安金管家APP提交退保申请时,系统将自动核验身份信息,并通过活体检测、人脸识别等技术确认操作人真实性。对于复杂案件,专属客服团队会在4小时内联系消费者,核实退保意愿并提示风险。
理性维护权益,守护权益防线
面对不断升级的黑产陷阱,消费者需建立系统性防范意识。平安保险工作人员建议,消费者应定期修改保险账户密码,关闭非必要的信息共享权限。对于来历不明的“保险维护权益”电话,可通过平安官方客服热线核实身份。
在这场维护金融秩序的持久战中,平安保险网上退保官方平台正成为守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防线。随着《反保险欺诈管理办法》的深入实施,保险市场将构建起更严密的风险防控网络。当科技与制度形成合力,保险业将迎来更清澈的发展天空。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