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俄边境线的教育版图上,黑河学院图书馆作为区域内唯一本科高校文献信息中心,正以一场深刻的育人模式改革,重新定义高校图书馆的教学支撑角色。历经多年探索,该馆构建的“资源激活—活动赋能—服务聚力—实践筑基”四位一体育人模式,通过闭环运行的创新机制,不仅破解了边疆高校教育资源零散、育人机制单一、实践平台匮乏等痛点,更成为教学科研的“坚实后盾”与学生成长的 “赋能平台”,为边疆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资源筑基:打造特色文献高地,让珍稀资源 “走进课堂”
自2007年起,黑河学院图书馆聚焦边疆教学需求,系统构建俄文特色文献资源体系。如今,4.3万册俄文原版纸质图书、3227册俄文电子图书、126种俄文期刊以及从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滨海省档案馆、海参崴国立滨海边疆区档案馆、哈巴罗夫斯克档案馆等直接搜集的4万余份珍稀影印版电子档案,构成了省内首个集成珍稀学术档案的俄文资源中心,覆盖哲学、历史、法学等十余个学科,既是全省规模最大的俄文教学资源库,更是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俄文科研教学平台。
不同于传统图书馆“重收藏、轻应用”的模式,这里的资源始终朝着“服务教学”的方向转化。馆内首创的俄文专题教学资源体系中,“红色档案专题库” 尤为亮眼——整合的中共党史文献、二战苏军出兵东北档案、旅俄华侨革命史料等,直接成为课堂教学的“活素材”。其中,收录1920-1927年128份珍贵文件的《俄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文件》,不仅是“中共党史”课程的核心一手资料,更支撑团队成员20余个省级教改项目的申报结项,实现“文献沉睡”到“教学活用”的跨越。
为让资源触达更高效,图书馆还自主研发“俄语特色资源数据库”“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涵盖西伯利亚及远东历史、旅俄华侨史等专题,累计4700余条文献实现“一站式”检索。教师备课可直接调用数据库素材设计教案,学生撰写论文能快速获取学术资料,边疆特色资源真正成为教学的“优质供给”。
活动搭桥:联动课内外场景,让文化育人“融入教学”
在跨文化教学领域,图书馆的活动更是成为特色课程的“延伸课堂”。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科学图书馆连续举办的“书香两岸,阅读中俄”活动,邀请俄罗斯读者线上共读中华经典图书,组织学生用俄语分享读书心得,提升了俄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依托中俄图书馆联盟平台,图书馆还定期举办跨国学术研讨会、前沿讲座,将“跨文化交流”“区域研究”等议题引入校园,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更推动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直接助力《黑龙江流域史》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服务赋能:对接专业需求,让实践能力 “扎根教学”
针对边疆高校学生“专业实践机会少、劳动素养培养弱”的问题,图书馆依托自身业务优势,搭建“专业实践 + 劳动教育”融合平台:开设图书编目实习、外文数据上传、地方文献数字化等岗位,年提供实践岗位超40个,覆盖汉语言文学、历史、外语、计算机等多个专业——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地方文献数字化扫描,将编程知识转化为实操技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负责活动宣传策划,提升文案撰写与新媒体运营能力。
同时,图书馆还将勤工助学与专业教学结合,组织北疆国文社团参与实践:勤工助学学生在整理文献时学习分类知识,社团成员策划“书香校园”系列活动时锻炼组织能力。这种“服务 + 实践”模式,让实践教学不再“流于形式”,实现专业提升与劳动育人的双重目标。
实践固本:培育边疆情怀,让人才培养“对接需求”
为解决边疆高校“学生留边意愿弱、服务地方意识不足”的问题,图书馆打造“实践 + 情怀”融合载体,依托红色展陈、校史展览设立“学生讲解员”岗位,构建“岗前培训—现场讲解—心得分享”闭环流程:岗前由专业教师培训文献知识与讲解技巧,岗中要求学生结合馆藏资源讲解边疆历史,岗后通过分享会深化认知。截至目前,超百名“学生讲解员”不仅成为边疆文化的“传播者”,更在实践中实现“知史爱乡”的情感内化。
图书馆还推动实践教学与“边疆人才培养”目标深度绑定: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文献整理、边疆文化调研项目,这些实践成果既成为课程作业的优质素材,又为地方文化保护提供了支持。
成果辐射:科研反哺教学,让优质资源“服务更广”
黑河学院图书馆的教学支撑成果,不仅惠及本校,更辐射至全国高校。图书馆馆长、二级研究员宁艳红及其团队编著的《旅俄华侨史料汇编》《百年旅俄华侨华人研究》等著作,得到国内学术界的认可,成为一些高校相关专业的必读书目。省内外一些高校认为该体系“优化教学辅助环节,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北京师范大学张建华教授赞其“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新视野,为学术论文撰写提供了珍贵资料”。
更值得关注的是,图书馆还推动学术成果向“实践教学”转化:指导学生运用《旅俄华侨史》研究成果,参与旅俄华侨纪念馆文创产品开发,学生设计的“侨乡记忆”系列书签、文创笔记本,既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实现了文化创新传承。这种“学术研究—学生实践—教学成果”的良性循环,让图书馆成为连接学术与教学的“重要纽带”。
如今,黑河学院图书馆的“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已成为边疆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的典范。未来,该馆将继续深化资源整合、创新活动形式、优化服务机制,为边疆高校人才培养与“育人戍疆”使命的实现,提供更坚实的教学支撑。(吴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